英国对德国比赛回放_英国对德国比赛回放视频

admin 2024-09-20 18:35:58 43738 63548

文章目录列表:

英德恩仇录——为什么两次世界大战德国都选择跟英国开战
一战早期的英国战斗机为什么无法对德国轰炸飞艇构成威胁?
二战期间,面对德国潜艇的狼群战术,英国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措施?
为什么有些足球比赛非常明显的误判,但是最后结果不能改变?
一战期间,英国投入了多少力量对德国潜艇基地攻击?
二战时期,英国是如何准备与德国对战的?

英国对德国比赛回放



北京时间明天凌晨,本届欧洲杯1/8决赛的焦点大战——英德大战即将在伦敦温布利球场正式打响。纵观 历史 ,作为欧洲足坛乃至世界足坛的两支传统劲旅,英德两队曾携手奉献了无数场荡气回肠的经典对决,也由此留下了诸多永恒不停的争议、无法化解的恩怨……下面,就让我们一路走过岁月,细数十大经典的“英德大战”。

①战争乌云的耻辱

英格兰6-3德国,1938年5月14日,柏林,友谊赛

这,或许是人类 历史 中不愿提及的一场比赛。1938年法国世界杯前夕,战争的阴云已经笼罩在欧洲大地。考虑到意大利队刚刚夺得1934年世界杯冠军,所以当时的德国试图通过足球赛场的较量而起到炫耀武力的目的,于是挑选出了一批足球精英,并把现代足球的鼻祖英格兰队“邀请”到柏林,进行了一场“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比赛。

这场比赛虽然最终以英格兰队6-3大胜德国队而告终,但在比赛前所出现的诸多场外事件,却在英国国内引起轩然大波。对此,英国国民称这场比赛为“耻辱的胜利”,时至今日也不愿把这场胜利视为炫耀的资本。

②门线悬案的冠军

英格兰4-2德国(西德,下同),1966年7月30日,伦敦,世界杯决赛

1966年,世界杯终于回到现代足球的起源地英格兰。在这届世界杯中,东道主英格兰队在鲍比-查尔顿的带领下一路过关斩将闯进决赛,而他们在最后一战中面对的对手正是德国队。

在这场于温布利球场展开的“英德大战”中,初出茅庐的贝肯鲍尔虽然牺牲了自己的进攻天赋,但是根据战术安排成功盯防了英格兰队的核心球员查尔顿。不过,当这两位核心球员相互遏制后,英格兰队前锋赫斯特站了出来,先是在第18分钟扳平比分,后在下半场力助英格兰队反超。只是就在主场球迷准备欢庆胜利时,韦伯又在第89分钟为德国队乱扳平了比分。

比赛进入加时赛,而世界杯 历史 上最有争议的决赛进球就此诞生。当时,赫斯特的劲射打在门楣上落地反弹出来,由于球速过快谁也没看清皮球反弹时是否越过了门线。在转播技术尚没有合适角度的年代,距离皮球最近的德国门将蒂尔科夫斯基坚持说球没进,然而最终结果则是当值边裁明确发出了进球有效的信号。

随后,再度领先的英格兰队又进一球,由此在本土第一次也是仅有一次夺得了世界杯冠军。同时,对于当选赛事最佳新人的贝肯鲍尔而言,最重要的是决赛失败就此激发了雪耻的决心。

③足球皇帝的统治

德国3-2英格兰,1970年6月14日,莱昂,世界杯1/4决赛

1970年,墨西哥世界杯的1/4决赛,英德两队在正赛舞台上再次相遇。在开场的相互试探后,英格兰队在第31和第49分钟连入两球,而2-0的优势看上去要让1966世界杯决赛的结果即将重演。不过,有一个人当然不会同意——“足球皇帝”贝肯鲍尔。

面对落后局面,贝肯鲍尔带领德国队发起反击。第68分钟,贝肯鲍尔凭借个人能力帮助球队扳回一球;第82分钟,德国队长乌维-席勒用一记头球帮助德国队扳平了比分。比赛又一次进入加时赛,此时的德国队越战越勇。第108分钟,该届世界杯完成10粒进球的盖德-穆勒用漂亮的凌空抽射帮助德国队完成了大逆转!

可惜的是,这一届世界杯注定属于“球王”贝利。纵然肯鲍尔在比赛中仅靠一条绷带绑着脱臼手臂继续战斗的场景永载史册(日本漫画家高桥阳一曾在《足球小将》中以此为原型),但是德国队还是在半决赛以3-4不敌意大利队,而贝利则第三次捧起雷米特金杯。

④德国胜利的延续

首回合:英格兰1-3德国,1972年4月29日,伦敦,欧洲杯1/4决赛

次回合:德国0-0英格兰,1972年5月13日,柏林,欧洲杯1/4决赛

1972年欧洲杯,德国与英格兰再次于1/4决赛相遇。此时的德国队已然打造出 历史 上最强的一支国家队,已步入巅峰的贝肯鲍尔后撤成为“自由人”,影子后卫福格茨和门神迈耶是防线主要力量,左边锋布莱特纳和前锋赫内斯则是队中生力军,内策尔的存在加强了中场,而锋线上则拥有如日中天的盖德-穆勒。

于是,两回合对决几乎失去了平衡。首回合在温布利球场,赫内斯、内策尔和盖德-穆勒连进3球,让强大的德国队以3-1比分攻陷了6年前失去世界冠军的伤心地;次回合再到柏林,贝肯鲍尔领衔的防线又助队实现零封,进而顺利晋级了该届欧洲杯决赛圈。

“我们全队非常和谐,每个人都能最好的理解队友,对这支球队你不能要求更多。”这是盖德-穆勒对那支德国队的最佳描述。在那一年,德国队一鼓作气拿下了欧洲杯冠军。两年后,他们又在本土战胜了拥有克鲁伊夫的荷兰队,成功站上了世界杯的冠军奖台。

⑤莱因克尔的名言

德国1-1英格兰(点球4-3),1990年7月4日,都灵,世界杯半决赛

意大利之夏,一场老球迷至今无法忘怀的经典比赛。此时的贝肯鲍尔已成为德国队主帅,他麾下的“德国三驾马车”不可阻挡,球队一路过关斩将连克南斯拉夫、荷兰和捷克斯洛伐克进入了四强;英格兰队也不遑多让,罗布森的球队中拥有着伟大射手莱因克尔,而天才球员加斯科因领衔中场,他们淘汰了该届世界杯最大黑马米拉大叔领衔的喀麦隆队。

当两队在半决赛相遇,没有人想到英格兰会在关键对决中抢占开局。开场仅45秒,加斯科因的劲射险些创造该届世界杯最快进球,随后英格兰队又在1分钟内三获角球,德国队则意外遭遇了沃勒尔伤退的意外。

好在顶住对手三板斧后,德国队迅速稳住阵脚,比赛由此进入高速的攻防战。来到下半场第59分钟,德国队在禁区前沿左侧获得任意球,布雷默左脚大力施射后球碰对方后卫身上飞入网窝。随后,英格兰换上攻击手斯蒂文,终于在第80分钟由莱因克尔在禁区混战中扳平比分。进入加时赛,两队球员依然不知力不从心为何物,对攻积极、高潮迭起,各有一次机会命中对方门柱。

最终,比赛被拖入了残酷的点球大战。前三轮,两队球员均无失手,然而英格兰队第四轮出场的皮尔斯被德国门将伊尔格纳扑出了射门。在里德尔完成进球后,重压下出场的瓦德尔放了高射炮。就这样,德国队淘汰了英格兰队并最终捧起了冠军奖杯。

回顾这场经典,加斯科因的泪水让我们永远记住了这个可爱的大男孩,可惜这场比赛成为他的世界杯绝唱。此外,相比较贝肯鲍尔在赛后风度翩翩地表示“我始终坚信我们能取得胜利”,莱因克尔的那句名言更为流传:“足球就是双方各派11人,120分钟后以德国人的胜利来结束的 游戏 。”

⑥六轮点球的绝杀

德国1-1英格兰(点球6-5),1996年6月26日,伦敦,欧洲杯半决赛

1996年,首次扩军为16支球队的欧洲杯来到了英格兰,而东道主也由此宣称“足球回家了”。不仅如此,坐拥主场之利的英格兰队由阿兰-希勒、加斯科因等组成强大阵容,自小组赛伊始便展现出不俗的竞技状态,期间更是4-1大胜强敌荷兰。小组出线后,英格兰又顺利淘汰西班牙,与老对手德国队在半决赛再次碰面。

此时的德国队遭遇了莫名其妙的不断伤停,队长克林斯曼便因伤无法出场。对此,主教练福格茨做出了欧洲杯 历史 上最神奇的一次预测——赛前,他找到德国场上队长安德烈斯-穆勒,“我预测这场比赛要以平局收场然后进入点球大战。头几轮点球应该都能罚中,你负责主罚第六个。是的,你将决定整场比赛的成败……”

来到比赛,英格兰再度展现抢占开局的战术,希勒开场第3分钟便接到加斯科因的角球头球破门,留下了呆若木鸡的德国人和欢呼雀跃的观众,但是挡住对手攻势后的德国队由昆茨在16分钟迅速扳平了比分。随后,双方均未再改写比分,随着加斯科因在加时赛最后时刻的射门差之毫厘,比赛又一次进入了点球决胜。

诚如福格茨的赛前预测,双方不仅进入点球大战,甚至前五名罚球手全部一蹴而就。于是,比赛进入了突然死亡的单轮对决。面对巨大压力,代表英格兰队第六个主罚点球的球员正是现任英格兰队主帅索思盖特。或许未曾想到自己会在点球大战中出场,过于紧张的索斯盖特射门软弱无力,被德国门将科普克成功扑出。

至于德国队,随后出场的球员当然是安德烈斯-穆勒。其实,作为德国队内脚法最出众的球员,穆勒本是球队第一点球手,而福格茨在“神机妙算”下把他留在第六轮才登场。显然,穆勒没有让主教练失望,他在从容完成绝杀后留下了那张霸气外露的庆祝瞬间。

⑦三十多年的首胜

英格兰1-0德国,2000年6月17日,查理瓦,欧洲杯小组赛

随着折戟1998年世界杯,送走“黄金一代”的德国队步入了青黄不接的阵痛期。2000年欧洲杯,德国队与英格兰在小组赛再度相遇了。回顾小组赛首轮,英格兰面对葡萄牙在2-0领先下被3球逆转,而老迈的日耳曼战车则勉强与罗马尼亚1-1战平。

于是,小组赛第二场的英德之战成为两队均输不起的关键较量。尽管德国队一度凭借丰富经验占据主动,然而老化的阵容和陈旧的战术最终让他们没有挡住英格兰的冲击,贝克汉姆送出一记匪夷所思的弧线球,埋伏在禁区后点的希勒面对卡恩头球破门。

这场胜利是英格兰34年来首次在国际大赛战胜德国。没错,1966年世界杯决赛留下的争议,让英格兰队偿还了整整34年。然而好景不长,英格兰在小组最后一场居然2-3负于罗马尼亚,而德国则以0-3完败替补出战的葡萄牙——英德两队就这样带着耻辱携手告别了2000年欧洲杯。

⑧无法阻挡的欧文

英格兰5-1德国,2001年9月1日,慕尼黑,世界杯预选赛

时光继续,两队恩怨也在继续,后在2002年世界杯预选赛又被抽到同一小组。2000年10月7日,英格兰率先迎来德国的挑战——这是旧温布利球场举办的最后一场比赛,唯独德国人没有给英格兰留下面子,哈曼的进球让自己的名字刻进了 历史 。

这场失败导致换帅的英格兰队首次聘用外籍教练,瑞典人埃里克森自此走马上任。一年后,英德两队在慕尼黑迎来预选赛次回合对决。德国队开场后快攻强压的打法立刻占据主动,扬克尔在第6分钟便首开记录。

胜利的天平看似再度倾向日耳曼人,但是此时“追风少年”欧文横空出世,并在第12分钟为英格兰扳平了比分。此后,杰拉德在上半场补时阶段通过远射助队反超。进入下半场,面对放手进攻的德国队,欧文的速度优势彻底展现。第48分钟和第66分钟,欧文两度建功后完成“帽子戏法”。随着赫斯基的最后进球,英格兰完成了两队 历史 上分差最大的胜利!

⑨再度抢戏的门线

德国4-1英格兰,2010年6月27日,布隆方丹,世界杯1/8决赛

经历世纪初的阵痛期,德国队迎来了年青一代的崛起。2010年南非世界杯,穆勒、赫迪拉、诺伊尔等小将云集的德国队再度出发,在小组出线后于1/8决赛迎来了小组赛表现不佳的英格兰,英德大战时隔20年后再度于世界杯赛场打响。

开场仅20分钟,克洛泽便借助英格兰队的防守漏洞,在接诺伊尔大脚开出的球门球后于门前11码处铲射破门。12分钟后,波多尔斯基又在禁区左侧小角度低射为德国队扩大了比分。

随后,英格兰开始全力反扑,并利用德国后防漏洞由厄普森头球扳回一球。此时,缺乏经验的德国队开始陷入混乱。仅过了1分钟,兰帕德在禁区弧内的射门挑过诺伊尔打中横梁弹地而出,虽然皮球最终被诺伊尔没收,但是回放显示皮球明显越过了门线。可惜的是,这粒好球被当值主裁莫名奇妙地忽视了。

如果说上次是悬案,而这次则是毫无争议的冤案。或许,这样的结果是对1966年那次判决的回报吧!随后,如梦初醒的德国队打起精神,利用英格兰全线压上的机会不断打出快速反击,穆勒连下两城后让势均力敌的比赛成为一边倒的比赛。德国队最终拿下英格兰后晋级,但是两队的恩怨却在世界杯 历史 中又增添了戏剧性的一笔。

⑩科隆王子的告别

德国1-0英格兰,2017年3月23日,多特蒙德,友谊赛

其实在2016年,两支球队还曾完成一次友谊赛,最终英格兰队在2球落后的局面下上演了大逆转,由此让英格兰球迷欣喜不已,莱因克尔甚至为此修改了自己的名言:“足球就是一项22名球员追着球跑90分钟,然后德国人丢掉2球领先优势的运动。”

再到这场友谊赛,德国战车显然经不起任何的松懈,更何况这是一场充满温情的比赛——波多尔斯基的国家队谢幕赛。对此,“科隆王子”感性地说:“在这国家队的13年中我经历了很多美妙积极的时刻。我期待着能够利用这次机会做出告别,这对我来说意味着很多很多。”

来到比赛中,波尔蒂戴着德国队长袖标首发出战。在上半场互交白卷后,波多尔斯基在第69分钟接许尔勒的传球于25码处左脚劲射,皮球精准地直挂球门右上死角!最终,德国队凭借这粒进球以1-0击败英格兰,波尔蒂就此完成了完美告别。

(那季阳光)

英德恩仇录——为什么两次世界大战德国都选择跟英国开战

不列颠空战被击落的德军战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40年7月10日,德国空军空袭英国,不列颠空战爆发。 这不是英德两国第一次爆发战争,在一战,德国就曾与英国在欧洲大陆和海上大打出手。 从两次世界大战英德实力对比来看,德国胜算都不大:一战爆发前,英国拥有7.5倍于德国的人口,12倍于德国的殖民地,2倍于德国的海军;二战爆发前,英国拥有5.25倍于德国的人口,70倍于德国的殖民地,30倍于德国的海军。论综合国力和政治影响力,英国更占据绝对优势。 而且英国拥有包括第一工业强国美国、欧洲第一陆军强国法国等强力盟友,对德国形成海陆合围的态势;而德国的盟友却只有偏科的奥匈帝国、意大利、日本以及一众贫弱的仆从国,日本远水解不了近渴,意大利更是在一战开始后倒戈协约国,二战则不停拖后腿。 既然两次世界大战德国胜算都不大,为什么还是选择跟英国开战呢? 七年战争中的腓特烈二世 七年战争结怨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结束后,英国与普鲁士结盟,结果到了七年战争期间,英国发现几乎整个欧洲都在与普鲁士为敌,试图抛弃普鲁士这个盟友,但是随着法国对英国的威胁越来越大,英国又决定支援普鲁士。 1757年1月,英国与普鲁士签订第二次盟约,但是老皮特不久就在4月5日因为惹恼国王被解职,对普鲁士的援助断绝。 好在单挑欧洲的普鲁士扛住了攻击,并且在罗斯巴赫战役中以169死430伤的代价,重创法奥联军,联军死伤4500人,超过5000人被俘,因此再度得到了英国的援助。 1761年,乔治三世终止战争,老皮特被迫辞职,英国要求腓特烈承认失败并割让西里西亚遭到拒绝,英国再次停止援助。 如果不是俄国继位的沙皇彼得三世和继任者叶卡捷琳娜二世逆转联盟并且退出战争,普鲁士已经不复存在。 大英帝国 战争结束后,普鲁士损失惨重,14岁以上的孩子统统征调参军,有1.3万住家被摧毁,上百个城镇成为废墟,数千家庭灭门,据腓特烈二世自己估计,18万普鲁士军人战死在战场上,50万平民死于医药和食物匮乏,占当时国家总人口的1/9。 倒是英国自己在战争中获利颇丰,1763年,英国骄傲地自称「 ”日不落帝国”。 正如后来俾斯麦所指出的:「 ”英国的政策从来就在于在欧洲寻找肯用自己的身躯维护英国利益的傻瓜。”而在七年战争中,普鲁士成了被利用的傻瓜。 英国损人利己的举动令普鲁士大为不满,两国自此结怨。 普奥战争 普鲁士吞并汉诺威,两国结为世仇 汉诺威位于北德平原和中德山地的相交处,很好地卡住了普鲁士本土与莱茵兰;又是神圣罗马帝国的选帝侯国,在众多邦国中拥有话语权和强大号召力。 随着汉诺威选帝侯路德维希被英国议会迎为英国国王,汉诺威升级为王国,历届英国国王又是汉诺威王国国王,英国得以成功插手德意志地区,执行「 ”大陆均势政策”,与奥地利结盟阻止普鲁士壮大、又与普鲁士结盟试图阻止德意志邦联统一继续分裂德意志。 而且如果此时与英国开战,只要汉诺威登高一呼,很容易就能在德意志地区召集一群老旧贵族与普鲁士作对,那么普鲁士将面临两线作战的窘境。 汉诺威国徽 而普鲁士正在寻求崛起与统一,因此他们不希望英国干预德意志地区事务,阻碍普鲁士统一德意志邦联,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更令普鲁士深恶痛绝。 1866年,普奥战争爆发,普鲁士以闪电般的速度吞并汉诺威王国,自此汉诺威成为普鲁士的一个行省。 普鲁士吞并了英国的祖产,英国自然不可能善罢甘休,英德两国自此结为世仇,为两次世界大战的对立埋下伏笔。 威廉一世登基 德国崛起,同英国争夺海外利益,关系持续恶化 19世纪中期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世界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德意志各邦国的资本主义得到不断发展,邦国之间来往日渐密切,但分裂的局面严重阻碍了邦国之间的贸易来往,促使德国不断走向统一。 最终在普鲁士在威廉一世和俾斯麦等人的领导下,统一德国,建立德意志帝国,促成德国工业化的第二个 *** 。 德国起步晚,但是通过引进英美等国先进技术和设备,吸引外资,再加上普法战争中从法国得到的50亿法郎战争赔款以及阿尔萨斯和洛林这两个重要矿产地,德国走上了一条以重工业为主的资本主义道路。 阿尔萨斯和洛林 1870-1913年,德国煤炭开采量从3400万吨增至2.77亿吨,钢产量从17万吨增至1832万吨,铁产量从139万吨增至1931万吨。整个1850年至1913年,德国重工业的发展速度一直快于轻工业,到一战前夕,德国已建立起完善的工业体系,重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铁路建设方面,从1835年德国修筑第一条铁路开始,德在铁路方面的投资就呈上升趋势。铁路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重从1850年的2.8%提高到1870年的10.4%。 德国高速发展的经济也吸引了大量的外资进入,德投资率保持在20%左右,是英国的2倍多。 19世纪末的汉堡港 1870-1913年,德国GDP年均增长率、人均GDP年均增长率和人均单位小时GDP年均增长率均高于同一时期的英、法两国。 这个时期德国工业从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贸易额和对外投资随之大增。1913年德国占世界贸易比重的13%,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也是英国第二大贸易国。1914年,德国资本输出高达440亿,德国开始踏足列强争霸,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说: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1884年开始,德国陆续占领德属新几内亚群岛、德属所罗门群岛、布干维尔岛、马里亚纳群岛等;在中国也占领了胶州湾保护领地、天津德租界、汉口德租界等。 威廉一世 同时,德国深知在海上对不是英国的对手,开始筹建一条从柏林—拜占庭—巴格达的铁路,加大贸易来往,同时德国势力可以伸入亚洲直达波斯湾畔,威胁英国以印度为基地的势力圈,也就是「 ”3B计划”。 作为应对,1884年,列强瓜分殖民地的柏林会议后,在罗得斯「 ”2C计划”上升级的建设连通开罗—开普敦—加尔各答的「 ”3C计划”成为英国争夺霸权的官方侵略计划,抓紧对非洲尤其是南非金矿和钻石的控制和开发。 德国也眼馋非洲的利益,想沿赤道向两边扩张,在西南非和东非建立一个殖民帝国,切断英国南北殖民地之间的联络。 1884年,德国占领德属喀麦隆,1885年占领卢旺达和布隆迪。1890年德国抢占坦噶尼喀,挡住英国去路。当英国企图经过比属刚果修筑铁路时,德国又压迫比利时拒绝让英国铁路过境,破坏了英国修建纵贯非洲铁路线计划。 威廉二世 德国还极力破坏英国在非洲南部的扩张。1896年,德兰士瓦粉碎詹森远征,德皇威廉二世特地发出贺电,并援助布尔人以军事物资,英国对德国的做法感到极为愤怒,下定决心用军事手段处理德兰士瓦问题。 但为了避免德国卷入英布战争,英国提出瓜分葡萄牙殖民地的诱饵,与德国在1898年9月26日签订条约。 但即便如此,双方在这场殖民地争夺中的矛盾已经爆发。英国一改对德国的妥协姿态,转而在全球各地采取对抗措施,而德国也针锋相对。 德国公海舰队 英德海军争霸 英德争霸的重点,除了经济与殖民地,最重要的便是海军。 1890年-1905年期间,马汉著名的海权论三部曲出版,论述了制海权对一国力量的重要性,这三本书也为竞争中的德国提供了理论依据。 从1890年5月起,德国先后开工四艘「 ”勃兰登堡”级战列舰,该舰突出公海作战的需求,将舰队海上思想放在了首位,与英国划时代的无畏级战列舰「 ”皇权”号相似,是海军发展史上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铁甲战舰。 而通过1897年与1900年的新海军方案,德国实行提尔皮茨计划,加快海军扩张,希望建立一支排名世界第二的海军。 左起:威廉二世,提尔皮茨海军元帅,冯赫岑多夫海军元帅 在计划中,英国是德国头号敌人,德国舰队主要目的是战略防御,利用英国广阔海外殖民地需要分散军队进行维持的劣势,形成优势兵力,逐一击败英国舰队,威胁或胁迫英国出让海外利益。 1898年,德国提出了《舰队法》,以每年建设3艘主力舰的方式,使德国舰队在达到60艘之后实现以战列舰为核心、新老自动更替。威廉二世曾经说:「 ”我不把我的海军建立到和我的陆军同等水平,我绝不停歇。” 随着军备竞赛进入狂热阶段,1905年英国开始建造无畏舰,1907年德国也开始建造无畏舰。为了保持优势,英国执行以二对一海军政策,即保持自身无畏舰数为德方之两倍以相应付。 在第二次摩洛哥危机后,英国更联同法俄两国实施三国海军联防,即英国在北海、法国在地中海、俄国在波罗的海分别对付德奥两国海军。 不过在1913年,英国曾建议双方在一年内停止建造军舰,但德国拒绝该建议。 德国在海洋方面跃跃欲试,英国必然倾尽全力剪除德国这个威胁。 俾斯麦 德国失败的外交,将英国推向对立面 在俾斯麦担任首相期间,德国实施了「 ”大陆政策”和「 ”均势外交”。 「 ”大陆政策”确定欧洲才是德国的舞台,而「 ”均势外交”则是制衡:削弱并孤立法国;同俄、奥结盟,阻止法俄接近;拉拢中、南欧诸国,阻止俄向中、南欧发展;挑拨英俄关系,促使英俄对立;鼓励法国对外扩张,与英国对立,最终形成英、法、俄、奥、意相互制约,德国得利的局面。 19世纪70年代,俾斯麦试图进一步削弱乃至摧毁法国,为了防止俄法联盟,东西作战,1873年,德国促成缔结俄国、奥匈、德国三皇协定。而在1874年,俾斯麦又写道:「 ”谁也不应抱有幻想,法国再次强大之日,就是和平结束之时。” 1887年,德俄签订《再保险条约》,德俄关系保持稳定。 从左至右,沙皇尼古拉斯二世、英皇乔治五世、德皇威廉二世,三人互为表兄弟。 但在1888年,性情冲动鲁莽的威廉二世上台之后,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1890年,威廉二世辞退俾斯麦,积极推行具有强烈军国主义色彩的「 ”世界政策”,参与列强争霸,企图重新瓜分世界。 1890年,德国 *** 不再续订《再保险条约》,德俄关系开始恶化,法俄两国达成协约,俾斯麦制定的「 ”大陆政策”和「 ”均势外交”宣告破产,「 ”世界政策”成为德国主要外交政策,与法俄不断交恶。 德国又在同年积极同英国修好,签订《黑尔戈兰—桑给巴尔条约》,解决东非边界争端,德英两个关系缓和。 但是德国又十分矛盾,一方面希望迫使英国加入德意奥三国同盟,一方面又希望组织一个「 ”大陆同盟”来孤立英国。 这种矛盾心理使得英德双方都不想诚心结盟,最终在「 ”克鲁格电报”事件之后,英国与德国的矛盾开始激化。 日俄战争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由于英国支持日本,又发生俄国波罗的海舰队误伤英国渔船事件,德国试图与俄国结盟,但遭到俄国拒绝。 此时法国为了夺回阿尔萨斯和洛林,选择与英国缔结协约,又侵犯了德国在摩洛哥的利益,第一次摩洛哥危机爆发。 1905年,日俄战争俄国战败,俄国国内爆发革命战争,原本德国已同俄国成功结盟,但是沙皇在俄国国内劝说下又拒绝缔约。 1906年,为了解决第一次摩洛哥危机,阿尔赫西拉斯会议召开,由于英俄共同支持法国反对德国,1907年英俄又缔结协议,至此三国协约集团成型。 可以这么说,威廉二世的一系列外交政策不仅没有同英国结盟,拆散协约国集团,反而将英国推向自己的对立面,最终导致一战爆发,德国战败。 一战结束凡尔赛条约签订现场 英国想利用德国,结果大陆均势和绥靖政策破产,与德国撕破脸 一战结束后,多国签订《凡尔赛条约》,但德国在条约签署过程中饱受歧视,不仅在条约确定之后才通知德国签署,而且在签署前一天还以武力相威胁,更重要的是,法国主导、英美不断妥协的苛刻条约几乎榨干了德国最后一滴血,对英法复仇的种子在德国民众心中生根发芽。 英国清楚条约带来的后果,为了防止法国乘势崛起,继续在欧洲大陆采取「 ”大陆均势政策”,并扶持德国。 德国对英国的伎俩十分清楚,在纳粹党利用国内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上台后,利用对民众对英法复仇的心里,以军事工业为主导,在英美等国帮助下复苏经济,扩军备战。 1936年,德国工业生产恢复到了1929年的水平;1937一1938年仍持续上升。德国工业的发展速度令美、英、法等国望尘莫及。 纳粹阅兵 德国在1938年占世界制造业产量的14.3%,超过法国和英国生产的总和。到1938年,德国的钢产量达2330万吨,居欧洲第一位。到1939年,德国的铝产量为19.9万吨,占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一位。在30年代,德国控制了全世界钾输出额的70%,当时德国是世界上人均拥有收音机数量最多的国家。 1933年一1939年,德国全部备战支出在400亿马克以上,约占同一时期国家预算总支出的五分之二或国民收入的10.6%,军工生产增加了7倍,大批的机场、国防公路和防御工事等工程都己投入运行。 眼看着德国壮大,英国又出台「 ”绥靖政策”让德国成功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祸水东引,利用德国来攻打苏联。 即便德国与苏联瓜分波兰,英国连同法国依然是宣而不战。 不列颠空战伦敦遭到轰炸 但随着法国投降,英法联军灰溜溜得跑回英国,英国的大陆均势和绥靖政策均告破产,对德国的政策也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干脆与德国撕破脸。 在法国投降后,希特勒为了避免与英国对立,两线作战,便通过瑞典国王及其他特使带消息给英国希望求和,并且提出了包括瓜分法国殖民地在内的对英国十分有利和宽厚的条件,但被英国直接拒绝。 英国主动占到了德国的对立面,英德两国不得不战,也必须要战。 德国向盟军投降 正是基于以上种种原因,使得无论是一战还是二战,尽管英国比德国和他的盟友更强大,但德国依然选择向英国开战。 只不过德国不仅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没有打败英国,实现自己崛起于世界、称霸于世界的野心,反而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将世界拖入灾难的深渊,德国自己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幸运的是,德国在二战后真诚地忏悔自己的侵略罪行,承认二战中的民族责任,进行了深刻彻底的反省,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原谅,使得德国从战争瓦砾中重新站了起来。

一战早期的英国战斗机为什么无法对德国轰炸飞艇构成威胁?

早期,英军的飞机由于夜战和子弹问题的确没法与飞艇对抗,但后期这些技术问题解决后,在英国上空基本就看不到德国的飞艇。

分享长文:

1916年10月1日,晚上。德意志帝国海军L-21号飞艇,正以40节的速度,在中英格兰空气稀薄的高空如同鬼魅一般地无声飞行,下面是诺福克郡广袤的绿色牧场和黑暗森林。4台迈巴赫汽油发动机推动着它那庞大的身躯驶出了云层。了望室中的库特·弗兰肯伯格艇长向南方望去。70英里之外,伦敦上空眩目的探照灯光柱捉住了另外一艘德国飞艇。L-21号再次驶入几缕淡云中。再次驶出时,库特艇长又发现了另外一艘同伴,喷射出冲天的火柱,在夜色中如同一支光亮的火炬,向地面徐徐地坠下。一个艇员拿出相机,对准这艘向地面坠落的火焰之船拍了几张照片。库特和他的手下们都确认了又一艘德国飞艇的损失。他们所不知道的是,这一次坠毁的飞艇是德国的飞艇王牌——德国海军L-31号飞艇,以及艇长海因里希·马蒂。他和他的王牌艇员的阵亡,对德国的飞艇作战影响意义深远。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时,轻于空气的飞行器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德国的齐柏林公司所建造的飞艇,按当时的技术水平来说,可以认为是科学和工程技术上的奇迹之作。每艘飞艇都具有优美的线条,巨大的尺寸,大马力航空发动机特有的“嗡嗡”声音,推动着一艘艘德国飞艇划破天空的线条。人们第一眼看到齐柏林飞艇的时候,就肯定会象被符咒抓住一样,倾倒于它的雄伟奇妙。 另外一方面,重于空气的飞行器则是一个丑陋的新生儿,只能搭载一到两个人。飞艇则可轻而易举地搭载数吨的物品。比起如同恐龙一般高傲地雄踞天空的飞艇,重于空气的飞行器只是些不起眼的、无害的小哺乳兽。

在战争爆发后,德国陆军和海军都建立起了自己的飞艇舰队。德国海军通常使用齐柏林公司制造的铝制龙骨的飞艇,编号为L(德文飞艇,Luftschiff)开头。德国空军的飞艇则通常是由舒特-朗茨(Shutte-Lanz)公司制造的木制龙骨飞艇,编号为SL。SL型飞艇因为重量问题而没有被德国海军接受。无论海军还是空军的飞艇,在开战后都开始执行轰炸英国的任务,以图从空中摧毁英国的工业基地,打击英国的士气。1914年8月5日夜,Z—6号齐伯林气艇成功地轰炸了比利时的列日要塞,8月26日,德国飞艇对安特卫普实施了一周的轰炸,8月30日空袭了巴黎。1915年1月19日,德国飞艇开始轰炸英国本土。这种对于己方的军事手段过于自负的思想,对于20世纪初欧洲各大强国以军国主义为圭皋的总参谋部官僚们来说,是一种普遍现象。就象同时代的“无敌大炮”,“不沉战舰”,德国军方天真地认为,齐柏林飞艇是他们手中的一门终极武器,飞艇一出,无往不胜,无坚不摧,诸国降伏。当然,以一战爆发时尚幼稚得可怜的飞机来说,也没有力量去阻止飞艇的光临。能够在夜间作战的飞机几乎没有,而一般的飞机就是发现了飞艇,唯一能做的事情也不过是在它的粗厚外皮上戳两个小洞洞。当时唯一能够阻止这些德国空中猛犸去英国表兄家串门的,就是北海上空变化无常的天气。这些飞艇通常在傍晚从德国本土的库克斯港、科隆和杜塞尔多夫等处基地起飞,华灯初上的时候到达英国上空。英国城市的路灯和房屋里面透出来的灯火是它们最好的路标——“灯火管制”一词当时还未出现。扔下搭载的危险货物之后,它们掉头东飞,于第二天黎明之前返回德国。1915年1月19日,德国的齐柏林飞艇第一次从1500米高空空袭了东英格兰。5月31日,德国陆军LZ-38号飞艇在林纳茨上尉的指挥下首次空袭了伦敦,炸死7人,炸伤31人。6月7日凌晨,LZ-37号飞艇在法国加莱附近被皇家空军飞行员用6公斤的小型炸弹击落。10月20日,德国陆海军又有11艘飞艇去轰炸伦敦,但是其中3艘毁于风暴。

到1916年,德国海军有两种型号的飞艇。从L-13到L-24是旧式飞艇,构成了德国远程空袭的主力。更新的是L-30系列飞艇,编号从L-30一直到L-34。德皇和德国总参谋部对这些飞艇寄予厚望。它们不是老式齐柏林飞艇的简单改进,而是全新的设计。这些新飞艇尺寸庞大,容积达1,589,000立方英尺,可以装载更多的炸弹。但是在速度和爬升高度上,它们并没有超出其前辈很多。不过以当时的防空力量水平来看,它们倒也不需要很好的飞行性能。德国人当然没有幻想英国人会乖乖地待在地面上挨炸。不过即使英国的飞机把齐柏林打成筛子眼儿,它们也能勉强支撑着飞回德国——当然,需要冒着一些危险和麻烦。为了减少麻烦,所以加大了气囊容积,提高了它们的提升力。打出很多小洞洞固然不好,但是德国人最不愿意看到的,是另外一件事情——引爆齐柏林飞艇气囊中的氢气。不幸的是,不久英国人就想出了这个主意。

2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齐柏林飞艇空袭

在1916年夏天,英国人研制多年的三种机枪子弹正式列装使用。其中的两种,名字分别以发明者的名字命名为"Pomeroy"和"Brock",是高爆子弹。另外一种,“白金汉”,是填充白磷的燃烧弹。这些子弹如果单独一种拿来向齐柏林射击,效果有限得很。但是把它们混合起来之后,则变成了一种致命的武器。那些高爆子弹打穿飞艇的氢气气囊,让逃逸出来的高纯度氢气与空气充分混合,然后再由燃烧弹将这一大团混合气体引爆。这种混装子弹成了对付德国飞艇最有效的武器。飞艇一旦被这种子弹击中,通常不能幸免。曾经目睹过德国飞艇坠毁的人说,夜空中熊熊燃烧的飞艇照亮了整个天空,如同供奉诸神的火炬一样,缓缓地向地面落去,场面极为壮观。由于对齐柏林飞艇的袭击束手无策,英国一度民心士气低落。现在皇家空军找到了雪耻的手段。

秋季任务

在1916年夏天,新的L-30型飞艇开始加入德国海军的空袭部队。德国飞艇部队长官彼得·施特拉塞(纳粹德国的第二艘齐柏林级航母就以他的名字命名)策划集中手头的所有飞艇,对英国搞一次倾巢出动的空袭。他坚信,德国飞艇部队倾倒在英国目标上的密集炸弹能够从根本上改变这场战争。齐柏林飞艇是德国的战争宠儿,人们狂热地崇拜这些巨大的机器,每次对英国的空袭总能赢得全德意志帝国的一片举国欢呼鼓噪之声。英国人则是对这些打不到、够不着的东西恨之入骨,以至当一艘德国飞艇因机械故障坠毁在海中的时候,附近的一艘英国拖船无视海员们“救助遇难者”的通则,坐视德国艇员们被海水淹死。

L-30型飞艇服役后,德国展开了对英国进行大规模飞艇队空袭的战役。在此之前,空袭英国的飞艇都是单枪匹马,炸了就跑。对英国的第一波攻击有三次,发生在7月31日、8月2日和8月8日。德国飞艇队夜间抵达英国上空,轰炸目标,然后在第二天清晨返回德国的基地。无论从战果还是飞艇数量上来看,这头三次攻击都没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以前一样,在漆黑夜色下,这些飞艇上的乘员高估了自己的战果,甚至连扔在海里的炸弹溅起的浪花,都认做了爆炸的房屋工厂。不过另外一方面,它们也没有遭到英国有力的还击和拦截。可以算是傻人有傻福吧!

第二波攻击开始于8月24日。9月2日进行了第二次攻击。这两次的规模比以前大得多。9月2日那次空袭,德国海军的12艘飞艇,L-11, L-13, L-14, L-16, L-17, L-21, L-22, L-23, L-24, L-30, L-32 和SL-8 在傍晚从基地起飞,同行的还有4艘陆军的飞艇:LZ-90, LZ-97, LZ-98和SL-11。这16艘飞艇一共携带了32吨炸弹。

德国陆军的LZ-98号飞艇在艇长恩斯特·莱曼的指挥下,从格拉夫桑德的泰晤士河口上空进入英国。莱曼后来曾担任著名的LZ-129兴登堡号飞艇的艇长。在确信到达伦敦东区船坞上空后,他投下了炸弹,然后调头向东北飞去。在途中,他们遇到了皇家空军少尉威廉·罗宾逊驾驶的一架驱逐机,但是LZ-98很快就钻进了云层里。

LZ-90号飞艇从弗林顿上空进入英国,轰炸了哈弗希尔。威廉·施拉姆指挥的SL-11号从正北方向飞到了伦敦上空,轰炸了伦敦近郊的圣奥尔本地区。它被安装在芬斯伯里和维多利亚公园的探照灯抓住了。SL-11好不容易才摆脱了探照灯,正在向北逃脱的途中,遇到了刚刚让LZ=98从手中溜掉的罗宾逊少尉。罗宾逊从后面接近这艘灰色飞艇,向它发射了两个混合子弹夹,但是没有看到丝毫击中目标的迹象。罗宾逊调头再次接近SL-11,瞄准飞艇侧面发射了第三回合。这一次,罗宾逊看到飞艇内部似乎有一丝亮光,紧接着变成一团迅速扩散的火焰,引燃了飞艇外面的蒙布。几秒钟之内,SL-11号飞艇就变成了一支照亮天空的明亮的大火炬。它熊熊燃烧着,缓缓坠向考夫雷村的场面,不仅让全体伦敦市民饱了眼福,而且也被后面陆续到达伦敦的那些德国海军飞艇看见了。在SL-11坠毁的时候,埃里希·萨默菲尔德上尉指挥的L-16号飞艇离它才不到一英里远,犹如夜幕下的布景一般被燃烧的SL-11号映衬在夜空里。这引起了盘旋在附近的英国飞行员很大的兴趣。萨默菲尔德下令全部发动机开足马力,稀里哗啦扔下全部炸弹,然后拼了老命往北跑,在英国飞行员到达之前跑出了火光的照耀范围。30英里以外,L-21号的艇长弗兰肯伯格艇长目睹了SL-11被击毁的全部过程。他和他手下30名小伙子全都看见了南方的两艘飞艇,英国飞机围绕着其中一艘飞来飞去,然后就是火光和爆炸,之后一架英国飞机(罗宾逊少尉)发射了红绿两色信号弹。其他的德国飞艇都象L-16号一样匆匆忙忙扔光了炸弹,然后调头东窜。一共17吨优质的德国高爆炸弹被扔到了英格兰乡下肥沃松软的土壤里。这次轰炸给英国造成了21000英镑的损失,德国则付出了16条人命和一艘价值93000英镑的飞艇。

3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齐柏林飞艇空袭

第三波攻击于9月23日开始。12艘德国海军飞艇于当天下午晚些时候从德国的库克斯港基地起飞。海军的艇员们还沉浸在对三周前SL-11被击落的可怕回忆中,飞向英国的旅程笼罩在一片不祥的阴影下。但是艇长们自信得多——SL型飞艇是木制龙骨,而一个出色的海军飞行员可以娴熟地驾驶他的真正的齐柏林飞艇躲开英国人的攻击。飞艇队中新型的L-30级飞艇在L-31号艇长海因里希·马蒂的带领下,在北海上空转向正南方,驶向英格兰海岸。他们的航程要穿越防空火力最为密集的伦敦地区上空。其他比较小的旧式飞艇, L-13, L-14, L-16, L-17, L-21, L-22和L-23,则直接飞向英格兰中部的米德兰郡——这支队伍中,只有L-17号在诺丁汉的轰炸取得了一点可怜的战果。阿洛伊斯·包克指挥的L-33号头一个到达英国首都上空。他的炸弹大多丢在了泰晤士河河弯和斯特拉特福德。地面发射的一发炮弹穿进了艇身,造成了一些结构损坏,但是没有引爆飞艇。投弹结束后,L-33号清空了压载的沙包和水袋,以每分钟800英尺的速度急速上升到飞机飞不到的高空中,放出了烟幕,然后准备逃回德国——一次完美空袭似乎就要完成了。但是不幸的是,它遇到了一架英国战斗机,又挨了几梭子混合燃烧弹。吓破了胆的包克上尉下令飞艇立即着陆。他们降落在埃塞克斯郡的乡间。德国飞行员引爆了降落成功的飞艇,然后乖乖地向赶来的英国人投降了。

一小时以后,凌晨12点15分,马蒂指挥的 L-31来到了伦敦上空。马蒂向国内报告说,他发现东方有一艘在地面上燃烧的飞艇(L-33号)。马蒂在斯垂特汉姆、布瑞克斯顿和肯宁顿上空盘旋游弋,把大多数炸弹丢在了那里的公路上,然后以最快的速度逃离伦敦。1点15分,他发现在伍尔维奇的地面上有另外一艘飞艇。这是维尔纳·彼得森上尉指挥的L-32,也正在地面上猛烈燃烧。马蒂给国内的报告简明扼要,但是他无法阻止艇员目睹这幅场面,并造成心理创伤。

L-32号在北海上盘桓了大约一个小时,才驶入英格兰内地。彼得森发给国内的最后一则消息内容非常混乱,但是后来分析, L-32发生了引擎故障,在修复之前一直在空中来回兜圈子。它在排除故障、于泰晤士河上空驶出云层后,立刻就被英国飞行员发现了。伦敦东区的地面探照灯也集中到它的身上,向飞行员指示这个大靶子的位置。彼得森大概意识到了他面临危险处境,因为他迅速地扔光了炸弹和压载物,并且调头向北海方向飞行。弗雷德里克·索维利少尉驾驶着一架 BE2c 4112 双翼机飞向这艘被探照灯照得光辉灿烂的庞然大物。和罗宾逊少尉一样,索维利飞了四个来回,射光了整整三个弹夹,直到看见火光破过L-32的织物蒙皮喷射出来为止。L-32里面上百万加仑的氢气象火焰喷灯一样地喷射出火球,徐徐坠向地面。艇上全部人员遇难。L-32起火之后,索维利发射了一枚红色信号弹,然后降落在一家农场的草地上。皇家海军的情报人员最先出现在那里,不顾氢气爆炸燃烧的火焰和高温,在铝合金龙骨和残骸中穿来跑去。作为报酬,他们从火焰中抢救出了一本违反保密规定带上艇的德国海军密码本。没人知道彼得森为什么允许这本密码本上艇。这真是送给皇家海军密码破译人员的天赐礼物。

L-32和L-33的坠毁对德国飞艇部队的士气影响很大。陆军的菜鸟飞艇被击落是一码事,而两个海军的飞行老手、全体乘员和两艘崭新的新式飞艇在同一个晚上被击落要严重得多。两天之后的另外一次空袭,原定指挥L-23的甘策尔上尉因为其古怪行为而被临时免职。在出发前,他的勇气丧失殆尽,于是被留在了地面,送回水面舰艇部队服役。霍斯特·冯·巴特勒指挥的L-30号小心翼翼地靠近了海滨城市克雷默,把炸弹全部扔进了海里,然后调头返航。这次空袭中唯一的闪光点是,马蒂指挥的L-31大胆地轰炸了朴次茅斯海军基地,一个齐柏林们以前从来没有光顾过的地方。美中不足的是,地面探照灯光过于猛烈,马蒂把炸弹扔在了港口区,而不是重要得多的海军船厂。英国人从无线电讯号中得知在他们头顶上盘旋的是著名的“卤莽马蒂”,不禁为轰炸的场面没有想象那么猛烈而诧异,因此一致认为这只是马蒂的一次侦察飞行。这也算是英国人对他英勇善战精神的一种肯定吧。

第三波攻击的最后一次空袭发生在1916年10月1日。11艘飞艇从德国出发,只有两艘L-30型获准轰炸伦敦。L-30再次报告说击中了目标——和以往一样,甚至都没能给英国乡村的土地草场留下点弹坑之类的纪念。L-31从东北方向抵达伦敦上空,在马蒂的命令下关闭了发动机,企图静悄悄地飘过那些竖起耳朵聆听“嗡嗡”声音的探照灯操作员。凌晨0点30分,马蒂重新开启发动机,马上被下面的探照灯笼罩了起来。四架英国战斗机朝他飞过来。在地面开火的同时,马蒂扔下了所有的炸弹,然后向西边飞去。他几乎已经逃脱了。这时,皇家空军的邓普斯特少尉驾驶着飞机从他身下飞过。邓普斯特马上掉过头来,将一梭子混合燃烧弹打进了L-31的龙骨。突然,一条红色的火龙从它的鼻子里喷射出来。L-31如铅棰一般地垂直落下,几乎将邓普斯特和他的飞机一起带到地府去。邓普斯特驾驶飞机侧翻了好几个跟头以图规避,燃烧中的德国飞艇擦着他的鼻子向下坠落。L-31坠毁在波特斯巴尔。当地农民飞快地跑到现场。他们发现在熊熊燃烧的飞艇旁边,地上躺着一个人,全身没有烧伤。发现的时候他还活着,但是不久就死了。他的身份识别牌上刻着: "Kaptlt. Mathy. L31"

在1916年10月1日早晨之后,德国海军的飞艇再也没有象以前那样光临大不列颠的上空,取得一定战果而不受丝毫损害。在1917年和1918年服役的所谓"Height-climber"新式轻型飞艇升限比英国飞机高得多,但是牺牲了有效载荷和续航力,而且高空投弹的精确性极低,德国飞艇象火炬一样在夜空中坠毁的场面又对打击英国民众的士气一点负面影响也没有,这些都已经失去了当初决定轰炸英国的意义所在。海军的飞艇部队逐渐移交给海军舰队作为侦察手段,以及政府用来宣传的武器而使用。德国飞艇部队的指挥管彼得·施特拉塞,于1918年8月5日亲自率领齐柏林飞艇最后一次空袭伦敦,在空袭中被击中坠毁而亡。

自1915年1 月19日至1918年8 月5 日,德国出动飞艇208 艘次、飞机435 架次对英国实施空袭,其中飞机空袭52次,飞艇空袭5l次,投弹约300 吨,造成约1300人死亡,3000人负伤。约有80艘飞艇毁于协约国的炮火和风暴。

二战期间,面对德国潜艇的狼群战术,英国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措施?

1940年夏秋,因为英国不得不保留强大的驱逐舰队保卫本土,一时间英国的护航力量薄弱得不堪一击,形势对德潜艇经济战非常有利,使其获得了相当大的成功。仅在6月,德国潜艇便击沉英船58艘,总吨位达28.4万吨。

为此,丘吉尔急呼罗斯福派驱逐舰援助英国。9月,英美达成协议,美国以50艘旧驱逐舰为代价租借英国在西印度群岛、百慕大以及纽芬兰的海空基地。但这并不能立即改变英国在大西洋的护航劣势,德国“狼群”仍然为所欲为。

为什么有些足球比赛非常明显的误判,但是最后结果不能改变?

基线裁判,球门线技术,视频回放……体育场里使用的技术手段越来越多。随着这些技术的普及,足球场上的误判和争议越来越少。很多球迷对这种技术的推广感到欣喜,因为它可以大大避免误判和遗漏给球场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历史有轮回!10世界杯英格兰误判是为了历史买单!但是,一切的修正和提高,都是血泪的教训带来的。如果球场上有任何促进足球发展历史进程的时刻,那么这场德国和英格兰之间的比赛一定在名单上……

南非世界杯八分之一决赛,德国和英格兰这两支传统强队提前交手,两队在各自小组中都有所磕磕碰碰(德国2胜1负6分,英格兰1胜2平5分,第二小组)。但是,很多人都期待这种战争。德国队在预选赛的10场比赛中攻入26球,场均2.6球。单从数字来看,德国的攻击力似乎相当可观,但如果把列支敦士登的10球和阿塞拜疆的6球去掉,德国在剩下的6场比赛中只会进10球。从卡牌实力来看,克洛斯和波多尔斯基是主力前锋,他们在强敌面前的得分能力经常受到质疑。

当时除了小猪施魏因施泰格,中场都是有经验的,厄齐尔、赫迪拉、克罗斯也只是刚刚崭露头角。当时媒体普遍认为整体攻击力是德国队最大的问题。另一方面,英格兰前八战提前两轮拿下总决赛,10战9胜1负挺进南非。在这支英格兰队里,鲁尼是最受关注的球星,也是最前线的领袖;中场由两种美德组成。当时兰帕德和杰拉德是各自俱乐部的核心球员。后卫线上还有特里、费迪南德、阿什利科尔等世界级球员。可以说英格兰在明星名气上远胜于德国。

这场比赛是英国和德国之间的第28场正式对抗,此前英国以12胜5平10负占据上风。德国的中场看起来没有英格兰的明亮,但是年轻的中场带来了速度和创造力。越过门线,英格兰的进球被误判了比赛第20分钟,克洛泽接门将诺伊尔大脚进球破门,完成个人世界杯第12粒进球,将贝利等同于总进球榜。第32分钟,波多尔斯基左路小角度低射,场上比分变成2-0。

一度被德国队压得喘不过气来的英格兰队,只能重拾高亢的表现。五分钟后英格兰用头球赢回一城,极大地鼓舞了英格兰队的士气。2-1后英格兰的反击异常激烈,多次威胁到德国队的大门。勒夫也站在场外,焦急地指挥着,试图让球员们冷静下来。

就在英格兰进球一分钟后,英格兰在中场断球后迅速反击。迪福突破受阻。兰帕德在禁区边缘踢出了一个完美的吊门。球越过诺伊尔的头顶,打在横梁的下缘,弹进大门。从当时的直播来看,很明显整个球都越过了门线,但是这么明显的进球值班裁判竟然判进球无效!这无疑破坏了英格兰强大的反击势头,被重创的英格兰队被穆勒梅开二度,最终德国4-1击败英格兰,接近四分之一决赛。

一战期间,英国投入了多少力量对德国潜艇基地攻击?

1918年,英国海空军加强了对德国潜艇基地的封锁和轰炸,在德潜艇进出港的要道上设置严密的防潜阻拦线,频繁对德潜艇制造厂和锚泊地进行空袭,并投入约5000艘各型舰艇、1100架反潜飞机、230艘飞艇和系留气球,以及数以千计的装有火炮和深水炸弹的武装商船寻歼德国潜艇。在英、美强大反潜兵力的打击下,德国潜艇损失惨重(69艘被击沉、2艘受伤后上浮投降、1艘受伤后自沉)。

1918年11月11日,德国战败投降。持续5年的德英潜艇战与反潜战以德国的失败告终。

二战时期,英国是如何准备与德国对战的?

英国前后两任本土军陆军总司令艾恩赛德将军和艾伦?布鲁克将军,指挥部队在岛山构筑坚固的防线,挖掘反坦克壕,修建钢筋混凝土掩体,还组建了直接打击登陆敌军的机动部队。7月,罗斯福总统不顾许多人的激烈反对,给英国运来了50万支步枪,8万挺机枪,1亿3千万发子弹,900门75毫米的大炮,100万发炮弹以及炸弹、烈性炸药和无烟火药。这些物资几乎把美国军火库的家底搬空了。丘吉尔立即指示以“有计划的军事行动”组织分运,并立即发放给近100万国民自卫军。英国人本来准备用干草叉和连枷来对付德军,现在有了武器弹药,更感觉自己不可战胜。

比弗布鲁克在飞机生产方面作出了很大成绩,“喷火式”和“旋风式”战斗机从大撤退时的331架增加到620架,后备飞机从36架增加到289架。海军也把大部分驱逐舰从执行护航任务中调回来对付德军入侵。为了避免“打另一场战争的危险”,丘吉尔还不顾中国等国家抗日战争的需要,宣布关闭缅甸通道3个月。这一姑息日本的行动,实际上为英国后来在东南亚的失败埋下了祸根。

丘吉尔对可能遭入侵的地区进行了一系列视察,在肯特郡和苏塞克斯郡观看了军事演习,在哈里奇和多佛尔视察了防御工事。他还到东北沿海一带视察,极大地鼓舞了军民的士气。

丘吉尔还借助于广播,利用其前任从未用过的方式直接向全国军民发表演说,以坚强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激发大家的战斗勇气。据估计,全国有64%以上的成年人收听了他于7月14日发表的广播讲话并被感动。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