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女排对巴西夺冠回放_军运会女排直播中国一巴西

admin 2024-09-20 22:27:54 25910 89712

文章目录列表:

袁心玥作为新一届中国女排队长首次发声,她的实力有多强
中国巴西女排比赛时间
陈招娣的生命最后半个月,一向坚强的她和女儿说:要不别治了
女排功勋周晓兰,官至副司长后,为何仅任职8个月就辞职移民美国
1.99米身高女排队员
前八一女排二传都有谁
女排将军陈招娣:为中国拿下5连冠,去世后郎平、郑海霞前来悼念

军运会女排再与巴西对决,其会延续小组赛3:0的神勇,最终夺冠吗



只要用尽全力发挥,肯定有希望夺冠,当然对手也是挺厉害的,不能掉以轻心吧,不然就可能错过这次机会。在江汉大学体育馆举行的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女子排球小组赛第二轮A组比赛中,中国八一女排3:0轻松击败巴西女排,再次获胜,这两支队伍,都是此次比赛的夺冠热门。10月16日的女排小组赛第一轮A组比赛中,八一女排同样以3:0的比分战胜了美国女排。

她们的内心都是十分强大的,之前也说过,只要能感觉到对手在攻击,这个才是正常的状态,而且他们发球很凶,包括在防守上也蛮强。女排主攻手同时也是国家队队员的李盈莹赛后接受采访时表示,女排队员们在赛前做好了应对的准备,在赛场上也及时调整应变。10月17日晚,八一女排在小组赛中战胜巴西女排获得两连胜。

其实在举办这个军运会的时候,主要也是为了世界可以平静,再者就是创下大家都想要的荣耀,这次是在武汉举行的,共有109个国家9308名军人报名参加,赛会规模为历届最大;共设置27个大项、329个小项,竞赛项目为历届最多。

其实本次军运会,阵容各方面,都是非常的强大,很多人说,这次报名参加的人当中,也有很多获得过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的冠军有67人,里约奥运会前8名的选手118人,现代五项世界排名前10的选手有8人,5个军事特色项目中有43名上届冠军。

袁心玥作为新一届中国女排队长首次发声,她的实力有多强

袁心玥是中国女排身高最高的球员,2.01米的身体条件让她具备了先天性的拦网优势,但刚出道时她这种优势并没有转化为拦网利器,相反总是做无用功,也被球迷称为“零拦网”,但稚嫩和技术才能缺乏并没有消除袁心玥的积极性,相反她不时学习,不时提升本人,用刻苦锻炼来磨砺本人,而且时辰准备着出场为国效能。

2016年奥运会完毕之后徐云丽退役,袁心玥被郎平指导推到了首发位置和老将颜妮组成新的“挪动长城”,2019世界杯这个新的“挪动长城”大放异彩,不只老将颜妮夺得最佳副攻称号,袁心玥各项数据也是首屈一指,特别是她的进攻才能得以大幅度提升,对阵巴西那场竞赛郎平指导果断变阵,袁心玥成为新的进攻增长点,那一场竞赛拦、攻俱佳的袁心玥拿下了26分,能够说正是她的这种全面才能才有了郎平指导变阵的根底。世界杯成为袁心玥重要转机点,她不只“长大了”而且还变得艳丽多彩。

具有世界级副攻才能,国度队主力,袁心玥在八一队是绝对的中心,军运会决赛之前八一队发挥还算不错,但决赛对阵巴西时八一队一传和二传的短板原形毕露,这种状况下袁心玥纵然有三头六臂也无法带队取胜,但作为八一队的首领和中心袁心玥的作用无人能替代,她世界级副攻才能失败是无法掩盖的,这个球迷众目睽睽。

八一女排在排超各球队中只能算中游,固然有中心袁心玥也有强力主攻刘晏含,但其他点略显薄弱,单单她俩是无法率领八一女排摘金夺银的,不过经过世界杯的历练,经过军运会的磨砺袁心玥越发成熟,她场上的霸气也彰显了中国女排永不言败、勇于拼搏的肉体。

中国巴西女排比赛时间

2023年中国和巴西女排比赛时间如下:

一、第一周(日本名古屋站)

5月31日17:00中国女排vs巴西女排。

6月2日12:10中国女排vs德国女排。

6月3日14:40中国女排vs荷兰女排。

6月4日18:10日本女排vs中国女排。

二、第二周(中国香港站)

6月13日20:30中国女排vs加拿大女排。

6月16日20:30保加利亚女排vs中国女排。

6月17日20:30波兰女排vs中国女排。

6月18日20:30意大利女排vs中国女排。

三、第三周(韩国水原站)

6月28日18:00中国女排vs塞尔维亚女排。

6月30日18:00中国女排vs多米尼加共和国女排。

7月1日13:00韩国女排vs中国女排。

7月2日16:30中国女排vs美国女排。

四、总决赛(美国德克萨斯州阿灵顿)。

7月12-16日(东道主美国女排和其他7支分站赛胜场数和积分排名占优的球队参赛)。

2023年中国女排助力球员

1、王云蕗

王云蕗出生于1996年,是八一队的一名年轻主攻,中尉军衔,在U18世少赛上,小将在淘汰赛中表现抢眼,帮助中国队夺冠,她也荣获“最佳主攻”称号。2013年U18世少赛冠军,最佳主攻。2013年东亚运动会冠军。

2、李盈莹

李盈莹,2000年2月19日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国女子排球运动员,效力于天津女排。曾入选中国U18国少女排,获2014年U17亚少赛第一副攻,2015年U18世少赛当选最佳主攻。2017年获第十三届全运会U21女排比赛冠军。在2017年至2018年赛季排超元年联赛中打破多项联赛纪录并荣膺联赛MVP。

3、袁心玥

袁心玥,1996年12月21日出生于中国重庆,中国女子排球运动员,司职副攻手。袁心玥于2009年被选入八一队,开始了排球运动员的生涯。2013年,连跳三级从国少队升至国家队,随后被国际排联评为世界十大新星。2014年,袁心玥获得CCTV体坛风云人物最佳新人奖评。2016年8月21日,中国女排以3-1战胜塞尔维亚女排,荣膺里约奥运会女排冠军。

陈招娣的生命最后半个月,一向坚强的她和女儿说:要不别治了

2013年4月5日的早上10点,北京八宝山东礼堂的现场,悲伤和哀痛笼罩了整个礼堂,连礼堂外的鸽子都莫名地失了声,似乎是感受到了现场沉重的气氛。

这里正在举行一位中国女排扛鼎人物的葬礼,到场的有她曾经亲密无间的队友,有女排主教练袁伟民,也有她最亲近的家人们。

而更多的人群则是围聚在礼堂外面,他们是礼堂里这位女排女神的球迷。这些人有的来自北京当地,有的从外地匆忙赶来,而他们来此的目的都是一样:再看一眼这位自己心中的偶像。

里面躺着的,是中国前女排国手陈招娣。

在中国女排健儿冲出中国,走向世界,成为十四亿中国人心中最大的骄傲时,陈招娣便是这支钢铁女子军团的关键人物,而她的离世,也成了举国共哀之事。

一直到陈招娣离世的最后时刻,这位曾经的女排将军都不忘关心女排的赛事,心系未来女排的发展和构图。

病痛折磨下,她也曾想过放弃治疗回家疗养,不给国家添负担,可最终,病痛还是夺走了这位女中豪杰的生命。

回首陈招娣这一生,她曾有过很多荣耀,比如世界杯赛的冠军队伍,又或者第六届人大代表,亦或者是少将头衔和女排教练,这些荣耀大多与女排之间关系密切,而陈招娣最引以为傲的还是女排将军的外号。

少将的头衔,女排运动员的身份,这两份分别是运动场和国家授予的荣耀,而在陈招娣心中,这两份荣耀同等重要。

时间倒转回故事的开始,还是在陈招娣高中那年。在1972年,陈招娣开始接触系统的排球训练,她在杭州市业余体校和北京体校青训队进行了长达一年的排球训练。

或许很多人不知道,其实这位后来的女排将军在初次接触女排时,竟也曾被认为是“没有天赋”。在教练的眼中,陈招娣算不上是天赋型选手,但是天赋和努力同等重要。

在家中人的支持和自己的兴趣导向下,陈招娣坚持了下来,别人用一份的功夫,她用两份甚至三份。

早上五点,她已经早早在训练场蓄势待发,训练结束后,她依旧一个人留在训练场练习白天打不出的球。

这份刻苦劲甚至鼓舞了她的身边人,也打动了那位曾经说她没有排球天赋的教练。而最终陈招娣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支撑着她一直走到了最后。

一年后,陈招娣从北京体校青训队毕业,同年她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并且入选八一排球队。

八一队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入选这支队伍的运动员们既是运动员,又是军人。

这种特殊的双重身份,让他们在运动场的战场上所向披靡,而陈招娣便是加入了这支英雄队伍。

或许正是因为出生军中,扎根于军中,陈招娣才会对部队有那么深层的感情。

在这支铁血队伍里,英雄辈出,而陈招娣也打出了自己的风格,被人号为“拼命三郎”,靠着这份努力,她成了后来打出中国的女排团队的关键一员。

宝剑终将出鞘,在袁伟民教练的带领下,中国女排这只养了许久的宝剑终于出场,从此,世界排球迎来了中国女排的时代。

秘鲁世锦赛,女排队3比0打败东道主,夺得首个冠军。洛杉矶奥运会,中国女排队3比0战胜美国蝉联三连冠的消息鼓舞了整个华夏大陆。

东京世界杯,中国女排3比1拿下巴西队。

再到前捷克斯洛伐克世锦赛,女排连战八场,连胜八场,拿下了属于她们的世界首个五连冠队伍荣耀。

女排的五连冠曾让这支队伍屹立于世界之巅,而女排精神,也成了一个形容词。

2006年,中央军委批准了陈招娣的少将军衔,这位曾和中国女排一同走向世界的女排姑娘获得了自己人生的第二大最重要荣耀。

陈招娣说,如果夺冠是一个运动员的最高荣耀,那么当将军就是一个士兵的最高荣耀,而现在,自己已经梦想成真。

正是这么一份特殊的殊荣,让陈招娣有了女排将军的美誉。

而事实上,在赛场这一特殊的战场上,陈招娣也的确无愧于这一美誉,她觉得自己出自八一队,也是一名军人,是一名上战场的军人,只不过属于她的战场是国际的大小排球赛事。

每一场比赛中,陈招娣总是拼劲全力,带伤上“战场”也是常有的事,有一场比赛前,陈招娣的手臂受伤,所有人都劝她休息,可是陈招娣却强忍下自己的疼痛,配合着整个队伍拿下了比赛。

女排队员和少将的身份,在陈招娣的身上,完美地交叉到了一起。

可英雄总会迟暮,而曾经的女排将军,也会因为病痛的折磨苦不堪言。

在陈招娣从排球前线退下后,她也未曾真正离开过运动场,她成为了女排新教练,规划着新一代女排姑娘们的运动生涯,看着这些新生代的女排姑娘们,陈招娣感觉自己的心态也年轻了起来。

可是在雄图大志未曾实现之际,陈招娣却早早被病痛折住了步伐,她患上了直肠类癌,这一疾病折磨了这位女排将军生命的最后几年。

其实,这一切早就已经有所预兆,外界媒体曾多次报道陈招娣可能得了直肠类癌,而她的父母,姐姐以及弟弟都患有类似的病症,这一病症困扰了陈招娣和她的家人们。

两次大手术后,陈招娣的病情本来已经趋于平稳,可在几天后,她的病情却又突然恶化,她的状态时而清醒,时而糊涂,在她生命的最后半个月,一向坚强的陈招娣竟和身边朝夕相伴的女儿说,要不别治了。

一方面,陈招娣的病已经发展到了极度的恶化状态,病痛无时无刻不折磨着她。 另一方面,陈招娣觉得这个病既然已经医无可医,那不如回家去,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

最终,在反复的煎熬下,陈招娣没有挺过去,在五十八岁的年纪早早离开了我们。

2013年4月5日,陈招娣的葬礼正式在北京八宝山东礼堂举行。

送别那天刚好是清明,刚下的一阵雨仿佛是为陈招娣而下,从6点起,北京八宝山东礼堂的门口就已经陆陆续续有人群聚集,他们有的来自北京本地,但更多的是来自五湖四海的粉丝,为了送别偶像,他们共聚此地。

女排夺冠一晃已经是好几年前,可对于这些曾经的铁粉来说,这却仿佛是昨天。

门口聚集的粉丝大多数已经人到中年,各种生活的压力本已经让他们抽不出多少空挡,可是得知陈招娣的去世,他们还是自发聚集到一起。

还有陈招娣曾经的战友们,那些共创中国女排奇迹的姑娘们也都来了,教练袁伟民,郎平,孙晋芳...已经不再年轻的女排姑娘们再次齐聚一堂,却没想到已经是天人两别。

在主教练袁伟民的带领下,参加葬礼的送葬人群陆陆续续进场。后面跟着的女排队员们忍不住掉下眼泪,停滞了步伐。

袁伟民转过头来,对身后的队伍说了一句: “别掉队,都跟上”。

顿时,眼泪喷涌,这是曾经袁伟民在教导他们时常用的口头禅,而如今,她们都来了,可队伍却已经少了一人。

在悲痛中,葬礼一步步推进,可一切都已经结束,人群依旧久久不愿意散去,人们停留在这里,仿佛这儿有陈招娣留下的气息。

袁伟民和郎平们一同将一个花环裁剪,变成了排球的模样,其上写了“老女排全体队员”。他们相信,这是对于陈招娣最好的怀念和慰藉。

在陈招娣的遗体被火化后,她的家人们从陈招娣的骨灰中找到了数根钢钉,这些都是曾经女排的辉煌背后所要经受的磨难。

有拼命三郎之称的陈招娣从来不是娇柔之辈,在女排队伍里,她钉死在前线,为每一次进球而挥洒每一滴汗水。出了女排队伍后,陈招娣依旧是奋战在女排的一线,而这也是她能够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授予少将殊荣的原因。

在陈招娣身上,“女排精神”四个字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旁人的眼中,陈招娣或许是一位女排名将,是一位军队中英姿飒爽的女将军,可是在陈招娣的女儿郭晨心中,其实母亲也只是一位平常的母亲,而不寻常的地方,或许就在于陈招娣身上展现的女排精神,给自己带来的鼓舞。

郭晨在长大成人工作后,和自己的母亲一样,选择了投身于运动行业,做了一名排球运动员,如今则是担任排球裁判。

这或许在很多人眼中是一段佳话,可事实上,郭晨选择和母亲投身于一样的行业,甚至是同一种运动,的确是因为母亲的深远影响,以及母亲曾经打造的传奇,但是陈招娣从一开始,却不愿意女儿和自己一样,去从事运动行业。

而当年的女排姑娘们的后代们,其中有十多位姑娘,可是选择和母亲一样打排球的,也仅仅只有陈招娣一人。

一方面,在她们看来,儿孙自有儿孙福,完全没有子承父业,左右自己女儿的意志。

另一方面,她们都曾经为排球付出过一切,也经历过这份痛苦,所以他们也自然知道这份荣耀背后的不容易,陈招娣不愿意女儿继续打排球,正是怕女儿吃不消这份苦。

再加上女儿从小就患有心肌炎,陈招娣更不愿意让女儿和自己一样从事排球运动。

其次,人们总是忍不住有对比心理,曾经打造了辉煌的女排姑娘的女儿,和母亲一样从事同样的行业,那是不是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或者不亚母亲风采,不管她们做的有多好,总是免不了被拎出来和她们的母亲做对比。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陈招娣不愿意让郭晨打排球,甚至曾经是坚决无比: “你不许去!”

排球给了她辉煌,可她却不愿女儿重蹈覆辙。

不过,在女儿的坚决态度下,陈招娣还是妥协了,而在陈招娣生前,很多场排球联赛上,常常可以看到一副温馨的画面。

郭晨在场边担任裁判,而在她后面,则是坐着她的母亲陈招娣担任比赛监督。

母女在同一片赛场工作,这也成了球场的一段佳话,而这也是郭晨心中最美好的回忆。

说到动情之处,郭晨忍不住掉泪: “我每次最需要她的时候,她总会出现,可是以后呢,她就这么走了...”

如今的郭晨依旧继承着母亲的事业,在赛事的一线进行裁判执法。

至于陈招娣的丈夫,如今则是在从商。陈招娣被世人称为女排将军,可见她对于女排和部队的特殊感情,而她最珍视的感情,也同样来自于部队。

在生前谈及自己丈夫郭小明时,陈招娣曾说: “我们是在部队认识的,他转业后开始下海经商,我们俩互不干涉彼此的工作,遇到事情一起商量解决。”

提到丈夫时,陈招娣脸上总是抑制不住的笑容。

可本想白头到老的二人,最后却早早被迫阴阳两别。

在陈招娣葬礼当天,面对前来见招娣遗容的人群,郭小明虽然自己已经是忍不住红了眼,但仍在安抚大家情绪, “招娣给人留下了很多值得回忆的东西,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关心。”

的确,陈招娣这位女排将军给大家留下了太多太多的回忆,女排精神一直到今天,依旧在影响着世人,而我们也永远不会忘记这些给我们带来支持和依靠的女排姑娘们。

女排功勋周晓兰,官至副司长后,为何仅任职8个月就辞职移民美国

中国女排已经不仅是一个 体育 项目,更代表一种精神。一代又一代的女排姑娘们为此身体力行地践行,并传承着女排精神。

中国女排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的比赛成绩虽然不是那么理想,但是女排姑娘们依然将女排精神彰显的淋漓尽致。

早在1981年,中国女排在日本以7战全胜的成绩夺得了世界杯赛的冠军,这也是中国女排在世界杯上首次夺冠。

自此之后,一直到1986年,中国女排一路披荆斩棘,拿下了世界排球史上的第一个“五连冠”。

当时的周晓兰可以说是中国 历史 上拦网能力最强的运动员,不仅如此,她也是后来将女排从低谷中拯救出来的贵人。

因为就是她顶着巨大的压力,将郎平请回国内担任女排的总教练,如果说郎平是成就女排的超级英雄,那她就是一个幕后英雄。

年轻的周晓兰是女排队伍中最漂亮的姑娘,她曾与金鸡奖最佳女主角龚雪一起登上《大众**》的封面;她是女排队伍中最成功的运动员,38岁便出任中国国家 体育 运动委员会球类副司长;她也是女排队伍中最有个性的女子,39岁毅然辞去职务,为爱远赴美国,定居异国他乡。

这样一位有个性的传奇女子,究竟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能让她在事业高峰期,放弃名利远赴他国?

周晓兰,1957年在江苏南京出生,她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

60年代,周晓兰的父母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来到西北地区振兴工业。于是,年仅三岁的周晓兰便被送到了上海的外婆家,虽然没有父母的陪伴,但她在外婆家也度过了一个幸福的童年。

在周晓兰9岁那年,父母担心她因无人管教而荒废学业,便将周晓兰带到身边照顾。从此,周晓兰在父母的严格教育下逐渐成长,而严格的教育也养成了她坚毅的品格。

周晓兰在父母的身边度过了几年快乐的日子。但是,好景不长,这种快乐的日子只过了4年。

1970年,上山下乡运动也波及到了周晓兰一家,周晓兰的父母被下放到了山西古交县的一个小乡村里,在这里,13岁的周晓兰开始了她艰难的生活。

乡村里的生活和城市里相比,可以说是天壤之别。这里道路崎岖、房屋简陋、缺吃少穿,甚至连喝水,都需要去到很远的地方去挑。

从小在城里长大的周晓兰哪里干过挑水的活,于是她在第一次挑水的时候就摔了一跤。当时水洒了,手也磨破了,但即便如此,她也没有哭着回家,而是默默爬起来拍干净身上的灰,扭头又重新去挑水。

这时的周晓兰虽然身高已经长到了一米七多,但却改变不了她骨子里只有13岁的事实,因此她的力气也不大,挑着两桶水回家的时候,难免会摇摇晃晃地,而且她还是走在崎岖的路上,路不稳,桶乱晃,这些都让一个小女孩前行艰难,但她始终咬紧牙关,从不抱怨。

即使生活艰辛,周晓兰的父母也从未放弃她的教育。

当时的学校离周晓兰家有将近20里路,每一天,周晓兰都要翻过一座座山,在崎岖蜿蜒的山路上步行20里才能到学校。

有时遇到风雨天气,山路上满是泥泞,她便一走一滑,在大雨滂沱中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学校走去。

一年四季,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寒,她总是一个人顶着烈阳、顶着风雪走在上学的路上。

在农村的艰辛岁月不仅使周晓兰的体魄愈发强壮,也磨练了她坚韧的性格。在农村生活的那几年,周晓兰还遇到了一件让她至今想起来还背后冒汗的险事。

这年冬天,天黑的很早,周晓兰放学时天已经有些黑了,就在这时,她在一个人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一只狼。

眼看再爬过一个山坡就要到村口了,在这四下无人的地方遇到狼,恐怕是凶多吉少了。但是周晓兰没有坐以待毙,她凭着对地形的熟悉钻进了一个山洞里。

她弓着身子躲在洞里,手里捏着一块石头,大气都不敢出一下,瞪着眼睛看着外边,生怕野狼发现她的踪迹。

她就这样在山洞里站了很久,此时外边已经黑透了,忽然,她听到外边有脚步声,便大着胆子探出了身子往外看。路过的这个人是同村的大爷,一看到熟人,她顿时放下心来,咬着牙跑回了家。

推开家门,周晓兰便看到母亲在院子里急得直打转,这时她终于忍不住眼泪,扑进母亲怀里放声大哭。

看到她平安回家家,母亲终于放下心来,母亲俩就这样站在院子里哭了很久。这也是周晓兰记忆中自己流眼泪最多的一次。

周晓兰进入体坛时已经16岁了,这在当时的体坛新人中,可以说很大龄了。 体育 训练一般要从小就打好根基,再经过十几年的练习才有机会成为一名职业运动员。

那么此时已经16岁的周晓兰还能成为一名职业的运动员吗?

周晓兰成为运动员的机会出现得十分偶然。1973年,周晓兰在好友的怂恿下参加了太原市举办的运动会,当时的周晓兰个子整整高出了同龄人一头,站在一群女孩中非常出众,一下就吸引了当时太原市体校篮球队的教练。

但是,因为当时的篮球运动十分风靡,篮球队已经没有空余位置,周晓兰为了留下,只好来到了当时没有几个人的排球队。

周晓兰本来是抱着先留下来练习,然后再回到篮球队的心态进行训练的,可当周晓兰拿起排球的那一刻起,她就爱上了这项运动,便再也没有想过换队的事。

16岁的周晓兰在一众队员中算是年龄比较大的,在枯燥且艰苦的训练中,很多女孩因为难以忍受训练的艰辛,而经常被累的大哭,但周晓兰却从不觉得辛苦,反而对排球运动更加感兴趣。

一提到排球,她就感觉自己充满了力量与斗志,这些训练与她在农村里经历的辛苦相比,简直是九牛一毛。

经过了严格而又艰苦的训练,周晓兰的实力不断增强,逐渐从体校中脱颖而出,入选了山西省的女排队,周晓兰高兴极了,她梦想着有一天能成为国家女排的队员。

很幸运,又一个离国家女排运动员更近一步的机会出现了。1977年,首届青年排球世锦赛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

国家队的教练来到各省市排球队,希望能从中挑选优秀运动员代表中国参加此次比赛。青年世锦赛有一个硬性规定就是:所有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年龄不能超过20岁。

因此,当时不满20岁,身高182厘米的周晓兰引起了国家青年排球队教练的注意。经过层层选拔,周晓兰顺利进入了国家青年队,这意味着她将代表国家远赴巴西出征青年排球世锦赛。

在这次比赛中,中国青年队不负众望,夺下了世锦赛的亚军。周晓兰作为球队中的副攻手,表现亮眼,在比赛中彰显出了强大的实力,于是,这次比赛成为了她进入国家队的一个跳板。

很快,国家队女排教练便邀请周晓兰参加集训,国家队教练?集训?这是不是就意味着她离加入国家队只有一步之遥了?

得知这个消息的周晓兰完全不敢相信,和教练再三确认后。她高兴地抱着教练又蹦又笑,大喊着:“我以后是国家队员了!”之后她一连几天都没有睡好觉,期待着早日进入国家队。

1977年,20岁的周晓兰正式进入国家队开始集训。从开始接触排球到进入国家队,她只用了4年的时间,这样迅猛的上升速度,在当时其实是令人难以想象的。

很快,周晓兰就凭借着自己出色的球技、敏锐的判断力、强健的身体素质成为了国家队的正式队员。

刚一进队,周晓兰便成为了主力队员,她在比赛中冷静、睿智、果断,在训练中从不嫌苦,成为当时队友们极其佩服的人,当时队友给她取了一个外号“拼命三郎”。

周晓兰在国家队是副攻手,也就是站在前排负责跳起来拦网的位置,站在这个位置的人除了个子要高,弹跳力要好,还需要敏捷的身手和敏锐的判断力,而这些恰好是周晓兰的优势。

在赛场上,周晓兰的双眼像一匹狼一样盯着排球,缜密的防守让对手毫无可乘之机。

当时的女排国家队实力非常强,其中“铁榔头”郎平、“天安门城墙”周晓兰、“独臂将军”陈招娣等十二个女将,更是在排球战场上所向披靡。

1979年,中国女排首次冲出亚洲,获得了第二届亚洲女排锦标赛的冠军,在这场比赛中周晓兰获得了个人“最佳表现奖”,自此,中国女排在比赛中开始了连胜。

当时的日本队号称亚洲最强队,而中国女排开始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就是从战胜日本队开始的,这一次胜利对中国女排来说是突破性的,也是 历史 性的。

1981年11月,第三届女排世界杯在日本举办,日本女排作为东道主,一进场便气势汹汹,仿佛对这次比赛的冠军势在必得,但是,中国女排的强势突围打破了他们的妄想。

中国女排在此次比赛中沉着冷静、平稳发挥,在一次次的胜利中走到了决赛。甚至在对上日本队的时候,她们没有惧怕更没有退缩。

这次决赛战况非常激烈,最后一场比赛时,双方比分一直很胶着,最后时刻中国队甚至以14:15落后,眼看就要输掉比赛,周晓兰并没有慌张,而是冷静分析场上的情况,最后成功连续拦网,为主攻手郎平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机会。

女排姑娘们凭借着默契的配合,最终以17:15的比分打败了日本队,赢得了这场比赛的胜利,这是中国女排 历史 上第一个世界冠军。

这次比赛的胜利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运动热潮,学生们都自发走上街头大喊“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在比赛场上发挥出色的郎平和周晓兰也成为了当时家喻户晓的人物。

之后,女排又连续获得了1982年的亚洲运动会女排金牌,1983年世界超级女排赛冠军,1984年第23界奥林匹克运动会女排金牌。

“五连冠”的战绩,让中国女排走上了最辉煌的时刻,但是对周晓兰来说,这个“五连冠”的获得历程充满了波折。

1982年世界杯夺冠后,那时的周晓兰还沉浸在获得冠军的喜悦中,可也正是在此时,处在巅峰期的她患上了阑尾炎,进行手术后不久,又因为肠胃炎而不得不住院修养。

时间对运动员来说是宝贵的,病痛的折磨让周晓兰连续三个月没有进行训练。

这次生病使周晓兰元气大伤,身体素质也大不如前,重新回到队伍训练之后,她一时难以适应,逐渐找不到自己在队伍中的位置。

感觉到自己目前的状态和巅峰时期相比相差甚远,看着年轻一代的队员逐渐成长起来,周晓兰陷入了深深的沮丧。

在教练和队员的鼓励下,也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周晓兰重新从边缘队员打进了主力队伍,和队员一起参加了1982年9月的亚运会,并帮助队伍夺得了冠军。

亚运会之后,25岁的周晓兰由于身体原因退出了主力队伍,成为了一名替补队员。

这一次周晓兰没有沮丧,也没有抱怨,她深知自己目前的状态不如年轻人,主动退位让贤是为了大局,也是为了激励年轻一代。

1984年第十三届奥运会开始了,替补席上的周晓兰看着队友们在场上奔跑、呐喊、拼搏,再难以抑制自己想要和她们并肩作战的想法。

她在场边助威,观察形势,为队友出谋划策。最终,女排姑娘们取得了奥运会的金牌。

胜利的喜悦冲击着周晓兰的心脏,她多想再一次站在赛场上,她多想用自己的双手去赢得冠军,但她深知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她捧着奖杯无比的动容,霎时间眼泪夺眶而出。

队友们也都了解她的不舍,女排姑娘们抱在一起哭成一团。

自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夺冠后,女排姑娘们成为中国在世界展现形象的代表,女排精神也成为了时代精神。

周晓兰凭借着斐然的战绩和美丽的面容,和当时最红的演员龚雪登上了当时最有影响力的杂志《大众**》的封面。

之后的女排队员们也都获得了许多荣誉,这也为她们以后走上仕途奠定了基础。

1985年,28岁的周晓兰收获了幸福的爱情,并与前国家男子排球队队员,时任解放军八一队教练的侯晓非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结婚后不久,周晓兰也到了退役的时候,但周晓兰没有放弃学习,她进入上海 体育 大学学习管理学,这为她之后坦荡的仕途提供了很大助力。

1988年,大学毕业的周晓兰很快便进入了国家体委,继续从事她所热爱的排球相关工作。

周晓兰凭借着自己多年打排球的经验及在学校学习的管理经验,一上任便对国家队的排球管理体制展开了改革。

她不仅改进了训练模式、激励措施,还积极引进资金促进排球运动市场化,她的这些改革受到了 体育 总局的支持,并激励了队员们的训练热情。很快,她的这些改革被推行到其他 体育 项目中。

她热爱排球、热爱运动也热爱她的事业。1994年,37岁周晓兰因为出众的能力,被破格提拔成了球类司的副司长,她成为了当时最年轻的副厅级干部。

这使周晓兰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并下定决心要为排球事业奋斗终生。

正当她想在自己的事业上发光发热的时候,女排却陷入了低谷期。

女排的老队员们逐渐退役,新队员不仅在实力上远远比不上当时全盛时期的老队员们,连精气神都差了一大截。

这样一支队伍怎么可能取得佳绩呢?就这样,之后的几次比赛中,女排的成绩不断下滑,很长一段时间连决赛都进不去,国家女排似乎在失去了周晓兰等老一代女排健将后,昔日“五连冠”的荣光也已不复存在了。

当时女排承受着观众的不理解,也承受着 体育 总局给予的压力,对于曾经的老队员,周晓兰也很无奈。

她看着女排一直上不去的成绩,既痛心又着急,于是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邀请老队友郎平回国担任教练。

作为昔日的队友,周晓兰对郎平的实力心知肚明,面对目前的困境,邀请郎平担任总教练,是提高女排成绩最好的办法。

但是,当时郎平是美国女排的教练,美国给予郎平的待遇是自己无法超越的,因此,她没有把握能邀请到郎平。

不过好在曾经的同队情谊还在,接到周晓兰的邀请后,一直惦记着祖国排球事业的郎平丝毫没有犹豫,当场便答应了周晓兰的邀请。

为了回国任教,郎平与美国队解约,由于合同还未到期,她还要赔偿给美国队很大一笔违约金,周晓兰承诺这笔钱由 体育 局支付。

但女排成绩的下滑,也给了周晓兰极大的压力,上级找了她不止一次谈话。

不久,在郎平回国后,周晓兰便递交了辞呈,她在副司长的职位上仅仅呆了八个月。她帮助郎平回到了国家队,自己却无法与她并肩作战,这成为了周晓兰一生的遗憾。

而郎平也没有辜负周晓兰的期望,带领着中国女排一次次夺得冠军,中国女排又一次迎来了辉煌时刻,但此时的周晓兰已经远赴美国。

辞职后的周晓兰随丈夫旅居美国,远离了国内的喧嚣。

到了美国之后,多支球队都想邀请周晓兰担任教练,但她都拒绝了。

多年 体育 训练留给周晓兰的,是一身伤病,现在的她只想好好调养身体,好好享受这来之不易的休闲时光。

半年后,周晓兰已经淡出了国内 体育 界,也远离了她为之奋斗半生的排球。

周晓兰一家人这时也获得了美国的永久居留权,于是,周晓兰便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在美国继续她平淡的生活。

在全家定居美国之后,周晓兰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在一家医疗器械公司做上了数据统计分析的工作。

很快,她便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并成为了项目负责人,好像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她远离了国内的人情世故和荣誉枷锁,过着自己向往的平凡生活。

如今的周晓兰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她的两个女儿出落的亭亭玉立,她们继承了父母的运动基因,在排球运动上很有天分。

但周晓兰只允许孩子们练球,绝不允许她们代表美国人参加比赛。虽然周晓兰定居国外,但她依然对祖国保留着深沉的热爱,这应该是每一个在异国他乡的中国人共同的心态。

去到美国的周晓兰没有赴女排队员们每年都要聚一次的约定。2004年中国女排在悉尼奥运会上再次夺冠,央视寻访老女排队员的踪迹,这一次,老女排们再一次聚齐了,唯独缺了当年的“天安门城墙”周晓兰。

2013年4月1日,老女排主力队员之一的陈招娣因病逝世,老女排队员们都来送她最后一程,最遗憾的是,周晓兰依然没有露面,她好像人间蒸发了一般,女排队员们都没有她的消息,包括因她回国的郎平。

如今的周晓兰已经淡出了大众的视野,定居美国的她日子过得十分惬意。不过即便生活平淡幸福,她也一直难以放下自己心爱的排球,于是,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她总会去美国的福利机构教孩子们打球。

此时此刻,排球对她来说不再是事业,而是闲暇时的一个爱好。

许多人都说国家白培养了一个运动员,刚有成就便去了其他国家。但是,周晓兰没有对不起任何人,她把自己的青春和热爱全部奉献给了祖国的排球事业。

如今的女排已经重新延续了当年的辉煌,她们不负众望,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时从不畏惧,艰难的赢下了一次又一次的比赛。

在郎平的悉心指导下,女排在2019年拿下了第十次冠军,并让女排精神再次成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周晓兰的一生可谓是充满了传奇,少年时不惧磨难艰难成长,青年时为了热爱拼尽全力,中年时为了事业兢兢业业,老年后回归家庭享受天伦。

她没有因为自己的成就而迷失,并时刻保持清醒,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她的勇敢和魄力值得我们敬佩。

1.99米身高女排队员

1.99米身高的女排队员是袁心玥。

袁心玥,1996年12月21日出生于重庆,中国女子排球运动员,场上司职副攻,中国女子排球队队长,效力于天津渤海银行女排俱乐部。袁心玥的身高为1.99米,她的身体素质优异,扣球有力量、有高度,扣球高度达到3.17米,拦网高度3.11米。

袁心玥于2009年在八一女排开启职业生涯。2013年,袁心玥被郎平选中,连跳三级从国少队升至国家队。2015年,袁心玥帮助中国女排夺得女排世界杯冠军。2016年8月,袁心玥帮助中国女排夺得里约奥运会女排冠军。2018年9月,袁心玥帮助中国女排夺得雅加达亚运会女排冠军。

袁心玥的职业生涯

2019年6月6日,2019年世界女排联赛中国香港站收官战,袁心玥贡献19分,帮助中国女排以3-2逆转意大利,实现世联预赛7连胜在香港站全胜问鼎。2019年9月9日,袁心玥入选中国女排征战女排世界杯的16人大名单。

2019年9月22日,在中国队对战巴西队的比赛中,拿下19扣7拦网,助力中国队3-2力克巴西队,赢下中国女排世界杯最艰难的一战,其个人得到的26分,也成为国际排联实行每球得分制以来,女排副攻这个位置在三大赛的最高得分记录。2019年9月29日,袁心玥随中国女排获得2019女排世界杯冠军。

前八一女排二传都有谁

前八一女排二传有沈静思、周妤婕、宋妮娜。

1、沈静思

沈静思,1989年5月3日出生于福建漳州,中国职业女子排球运动员,场上司职二传,效力于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

生在“排球之乡——漳州”,受过系统、正规、严格的训练,基本功扎实,反应灵敏。2007年,沈静思开始出任国青队主力二传。得天独厚的身体素质和相对娴熟的传球手法,让年少的沈静思看起来极像早年的白云。

2、周妤婕

周妤婕,女,中国排球运动员,身高1.81米。2009-2010全国女排联赛季军,2010-2011赛季全国女排联赛第五名,2011年全国女排锦标赛冠军。

3、宋妮娜

宋妮娜,1980年4月7日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1990年10岁开始练排球,教练王剑霞。1991年进入八一排球队,教练李文秀。1996年至1998年在国家青年队,教练林榆廷。1999年入选国家青年队,教练蔡斌。2001年入选国家队,教练陈忠和。

八一女子排球队概述:

八一女子排球队是老牌甲级劲旅,在中国重大比赛中曾获得17次冠军、13次亚军、7次季军,为国家队培养输送了30名优秀运动员。

2019年10月16日,八一女排军运会12人名单出炉,引进了四位内援——李盈莹、杨艺、段放、陈馨彤。当晚,2019年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女排比赛首日争夺在中国武汉结束,代表中国出战的八一女排在小组赛首战3-0轻取美国赢得开门红。

10月22日,在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女排决赛场上,中国八一女排1-3不敌巴西,获得亚军。

女排将军陈招娣:为中国拿下5连冠,去世后郎平、郑海霞前来悼念

2010年,篮球名将王治郅与NBA合约到期,按规定,他应该马上启程回国,归属于国家队。但是因为各方势力纠缠,王治郅没有按时归队,把回国日期一拖再拖。

媒体对此大肆报道, 有关王治郅的负面消息一时铺天盖地的传来。

这时候,国家 体育 局局长向他伸出了援手:局长亲自出面斩断谣言,和王治郅积极沟通,最终,在她的帮助下,王治郅顺利回归国家队。

这个人就是——陈招娣。

陈招娣是家里的大姐,应该从她出生时就是了。叫上这个名字,显然父母对于头胎是女孩并不满足,于是给她取名为“陈招娣”。

果然,招娣拥有了许多弟弟妹妹, 白天要上学,晚上要照顾弟妹,还要帮父母做家务、干农活。

身边的同龄女孩子大多都是这样,上学、照顾家里,稚气未脱同时又爱笑爱闹。而陈招娣尤其喜欢跑步、打球这些 体育 活动,学校里每次办运动会都有她,获奖的奖状贴满了家里的一面墙, 她的文具大多都是获奖颁发的奖品。

这些都是她的过人之处,也正是这些优点,改变了她的一生。

1972年的某一天,杭州市业余体校来到招娣就读的中学,希望招一批女孩子,培养排球运动员。

这个年纪的学生们已经十七八岁,算是半大不小了,都陆续为自己寻求出路:有人去市里读了卫校、有人参军入伍当了文艺兵、有人早早出嫁过上了相夫教子的日子……招娣身边的同学都陆陆续续走得差不多了,她没有跟从父母的意见或者同龄人的脚步,去参军、读技校,或者嫁人, 冥冥之中,她好像在期待着什么一样。

现在,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进体校、训练、当运动员!招娣赶紧去报了名。选拔考核喊到她名字的那一刻,她紧张得腿都在发抖。教练发球时,她感觉到世界都安静了下来,耳朵边静静的,只有徐徐的风声。

她的眼里只有那颗排球,那颗雪白得耀眼的排球……

砰!

一个漂亮的还击!

这几乎是刻在DNA里的本能,如你所见,陈招娣有惊人的排球天赋,那个排球在她手里仿佛有了生命一般灵动、鲜活。 凭着选拔赛上的出色表现,陈招娣顺利的进入了余杭市业余体校。

这个十七岁姑娘和排球的缘分,就这么结下了。在她往后41年的人生里,几乎每一项都和排球息息相关。

余杭市业余体校,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开始培养国家级运动员的老牌 体育 学校,是国家队成员的人才摇篮; 有不少的 体育 新星、夺冠黑马都诞生于此。

能进入这里学习,我是多么的幸运!陈招娣忍不住这么想。来学校报导的前几天,她刚去吃了小学同学王引娣的喜酒,她和自己一样十七岁,就在父母的安排下匆匆嫁了人。嫁给一个不喜欢的人、一个不了解的人。

喜宴上,男人们喝酒划拳, 王引娣和她妈妈在屋里狠狠抹了一把眼泪 。引娣妈妈爱怜的望着稚气未消的女儿,满眼尽是不舍和无奈。她知道,她们家这种条件,女儿除了嫁人别无他法。

招娣和妈妈在一旁看见,忍不住有些鼻酸。招娣拿眼睛偷瞄妈妈,她知道,好几条街上的媒婆早就盯上了自己,三天两头就在妈妈身边旁敲侧击,打听她的婚事。

可是妈妈从来没在女儿面前提过这回事,在招娣拿到体校通知书时,她比女儿还要开心,见着邻里街坊就宣布一遍女儿要进体校当运动员的光辉事迹,恨不得让全世界都知道女儿的好事。

送她来报道这天,招娣忍不住问妈妈: “妈,隔壁村好多女孩子都嫁人了,咱们邻居亲戚里我这个年纪的大闺女还待在学校里的几乎没有……妈,送我来这里,您怕不怕我给您丢脸?”

招娣妈妈一听,立马变了脸色,严肃地说:

“什么丢脸不丢脸?别想那么多,妈妈不怕!进了学校,要好好训练;记住,跟着老师认真学,千万要给我们家争光!”

陈招娣红着眼眶看着眼前苍老的母亲,这个中年妇人奉献了一辈子、忍让了一辈子,连自己嫁给谁、大女儿取什么名字都不能做主的人,今天终于争了一把、强了一把——就是希望女儿有出息、好好打球! 陈招娣记住了母亲的话,转身迈进了训练场大门。

刚进体校时,陈招娣什么也不懂,她只是凭借自己的本能反应去打球,完全不知道合理运用规则,和队友打配合、用巧劲儿。这里的女孩子有好几十个,她们都是为了进入北京 体育 学院国青队而努力。

那里是全国的体坛人才培育中心,只有最顶尖的运动员才可以进入青训队 ,未来将会代表中国出战亚洲锦标赛、世界杯!一直到1972年,中国女排都没有拿到过一次世界杯冠军,不,别说世界杯,连亚洲杯冠军都不幸与之失之交臂……

当然,我们知道,这一切都在1981年被打破了,而陈招娣正是这其中的核心人物。不过,在九年前,这个小姑娘还很青涩。她知道,身边的人有好多都比她优秀,有不乏从小就练排球,打得很不错却还是没考上青训队的。

招娣感到深深的压力,她知道自己不如别人,起步也比同学晚,从小户人家走出来的孩子,总是带着一股不服输的狠劲儿。

青训队下一轮的选拔就在年底了,她决定一定要在这半年的时间里,突飞猛进,考上国青队!在很多考了好几年还没有通过的老校友眼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陈招娣用行动告诉她们,没有不可能,只有不愿意!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强,别人练两个小时,她练四个小时;别人晚上都去吃夜宵、看**,她晚饭后一直在练球,直到深夜保安来清场了才恋恋不舍的离去……

第二天,她依旧会踏着晨露,第一个到练球场。在别人都在吃早餐的时候,她已经开始新一天的训练了。

随着日复一日的训练,青训队的选拔赛终于来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招娣进步神速,凭借着超乎常人的天赋和努力,顺利成为北京 体育 学院女子排球部青训队的一员。

"教练,我要加练一会儿!"

袁伟民回头看着这个瘦瘦高高的年轻姑娘,心里面有些暗暗吃惊。这个叫陈招娣的女孩子是刚从杭州体校选上来没多久的。初次见面,袁伟民发现陈招娣是那种典型的"杭州姑娘":瘦弱、水灵、眉清目秀。

他还想,国青队的训练和体校里可不是能相提并论的,队员们来到队里,可以说除了吃饭睡觉洗衣服,所有时间都在打球。有很多新来的队员受不了, 说现在睁眼闭眼都是排球、排球、排球,连吃饭都看起来是个排球形状……

所以他有些先入为主的以为,柔弱的陈招娣肯定坚持不下来,能不能到上场的那一天都还不好说。没想到,这个姑娘进队后, 跟着队伍过着每天醒来一睁眼全是训练的生活居然一点都没有不适应 ,好像一切都已经习以为常了,她的每一天都是这样度过的一样。

袁教练可能不知道,陈招娣确实是依靠这样的拼命练习才拿到青训队的名额。不然,她或许现在都在体校里混着。

“行啊,想练就练。”

现在是晚上十点,女孩子们从六点就一直打到了现在,所有的队员都已经精疲力尽,汗水把训练服整个打湿,紧紧地贴在身上。

女孩们连捡球拿回篮筐的力气都没有了,除了陈招娣。 她站到袁伟民教练的对面,沉着地摆出接招的姿势,眼神坚定而锐利。

“唰!”

随着一道破空声,袁教练气定神闲地扔出一个球,等着招娣去扑。按照队里的规矩,加练的项目是"救球"。

教练扔出一个球,你必须要把这个球接住,一直接到第十五个球为止,如果中间有失误,就得判负。判一个负,就要再救两个球来补,一直到补完才算结束。

这个目标对于已经训练长达四个小时的陈招娣来说,相当艰难 。当教练问出那个“有谁还想加训”的问题时,全程鸦雀无声,没有一个人应声。而陈招娣,她其实能感觉到,从第一次见面开始,袁教练就不是很看好自己。

对于非常考验眼力和反应速度的排球运动员来说,招娣的直觉也出类拔萃了起来。她甚至可以极端一点肯定,袁教练有点瞧不起她。 他的情绪和表情里都带着对杭州姑娘的刻板印象和轻视。

恰好陈招娣就是个极其要强的人,想想他问问题时扫向众人的那轻蔑眼光,似乎还在自己身上多停留了一两秒,她就气不打一处来!招娣今天就是要在他面前证明自己:我可以!

见那排球闪电一般飞过来, 招娣立马起身飞扑。别看袁教练扔球的样子看起来漫不经心,其实那球力道大得很。招娣为了接住这个球,生生摔在了地上。但是你的对手可不管你摔没摔到地上,于是,招娣马上起身,下一个球又飞到了眼前……

就这样,不带喘气儿的接了九个球之后,招娣再也坚持不住,倒在了地上,任凭第十个球掉在身旁。

“负一!” 袁教练的声音不冷不热的响彻在空旷的练球场里面。招娣一听这话,谁的暴脾气都该起来了,于是撂下一句 “我不练了!” 拿了衣服就往外走。袁教练还在扔球,嘴里不停喊着 “负二、负三、负四!”

招娣被满地的排球拦住了去路,气得大喊:

“我都说了,我不练了!”

“你想练就练,你想不练就不练吗?不行,今天必须练完!”

招娣红着眼睛看着他,好一会儿,才下定决心:

“行,练就练!”

最后,在袁伟民的激将法下,陈招娣扑完了十五个球。这段充满个人色彩的奋斗经历,日后被人写成一篇文章《苦练》,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用以鼓励莘莘学子们坚持不懈的努力。而这篇《苦练》,也是陈招娣排球奋斗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幕。

正是《苦练》,让招娣在两年后入选八一女排队,代表中国走上国际赛场。

五年后的1979年,以陈招娣、陈晋芳、郑海霞、郎平为主要队员的首批中国女排队走上亚洲锦标赛赛场,打败日本拿下第一个亚洲杯女排总冠军。拿下这个奖项后,八一队不敢懈怠,马上开始着手准备接下来的世界杯。如果能在世界杯上夺冠,打断女排项目长期被巴西垄断的困局,那该是多扬眉吐气!

于是,经过两年后的训练,1981年,初代八一排球队参加世界杯的激烈角逐,3:0、3:0、2:1……一轮轮的淘汰赛下来,终于迎来了中国女排和巴西的总决赛。

这场最关键的比赛里,偏偏招娣的身体出现了问题:她的腰椎那块骨头,之前因为过度训练而落下了旧伤,因为比赛紧迫一直没来得及好好治疗,现在旧疾复发了。

中国的女排队,那时候人员还不够壮大,没有可以上场的替补球员了,如果招娣因为腰伤而放弃比赛的话,那么之前的一切努力都白费了……她的选择任何人都能猜到:这位"拼命三郎"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

26岁的陈招娣强忍着腰伤上场,疼的眼泪花在眼眶里打转也坚持着,直到打出了一记漂亮的反扣!比赛结束,中国赢得了胜利!

女排姑娘们激动的拥抱在一起,而招娣再也忍不住,跪倒在场上。颁奖时,是陈晋芳把她背了上去,亲手让她捧着奖杯,郎平对她说: “这个奖杯,理应让你拿着!”

接下来的五年,八一女排队开启了她们的全盛时代,中国女排缔造了在世界杯上五连冠的奇迹,直到今天都被世人奉为体坛界的不朽神话。

而陈招娣在五连冠期间, 因为左手受伤而吊着一只手上场,依旧赢得了比赛,获得了"独臂将军"的美称。

2006年,国家 体育 总局以及国家***,一致同意为陈招娣同志颁发少将军勋章。对于陈招娣来说,这是对她一辈子贡献与荣誉的总结。同时也是 体育 界的莫大殊荣。

可令人感到遗憾的是,这样的美好场景并没有持续多久。2013年,多此接受直肠癌手术的陈招娣还是没有抵抗过病魔的摧残,永远离开了人世。

陈招娣坚持了一辈子、奋斗了一辈子,她拿到了世界冠军、当上了部长局长、得到了唯一的少将军衔,可是这些荣誉并没有阻止癌症在她的身体里肆虐,最终夺走了她的生命……

陈招娣走的那一年,也才58岁。和她同龄的郎平、郑海霞等人还活跃在女排一线,令人感到扼腕可惜。2013年4月1日,陈招娣在女儿郭晨的陪同下走到生命终点。

随后,在郭晨为她举办的葬礼上,郎平、孙晋芳、郑海霞、王治郅等八一老将纷纷到场为她吊唁。国家 体育 总局,这个曾经答应过为陈招娣养老的单位为招娣发表了一篇悼念文章,里面说:

陈招娣用自己的 健康 乃至生命换来了中国女排的繁荣昌盛,她的英年早逝,是整个世界排球史上,最大的损失。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相关文章